盛世帝王妃_解语【完结】(1121)

阅读记录

  陈太后唇角凝起一个冰冷的笑容,“真到那个份上,就由不得他放肆了。”顿一顿,她道:“你去一趟长信殿,请皇后过来,就说是商谈皇帝御驾出征一事。”

  秋月一怔,“这事不是该去陛下商谈吗?”

  “皇帝是哀家生的,他什么性子哀家最清楚,就凭哀家一个人,劝不了他。”

  “可是……”秋月瞅着她,欲言又止。

  陈太后最见不得这种神气,不悦地道:“有什么话就说,吞吞吐吐的成什么样子。”

  “是。”秋月应了一声,轻声道:“皇后对您一直有成见,只怕她不会听您的话。”

  陈太后冷笑道:“她何止是对哀家有成见,简直是恨之入骨。”

  秋月疑惑地道:“既然太后都知道,为何还要……”

  “她恨哀家不假,但她对皇帝确有几分真情,事关皇帝安危,你说她听不听?”

  秋月恍然,“太后英明,奴婢这就去长信殿。”

  果然,沈惜君得知后,没有拒绝,随秋月来了静芳斋,与陈太后商谈至傍晚方才离去,在她之后,陈太后又陆续召见了易氏、容氏等人。

  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古语有云“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所以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宫中也不例外,御膳房还有各宫各院的小厨房一大早就熬上了。

  静芳斋东花厅中,冯川舀了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递到陈太后面前,恭敬地道:“太后请用粥。”

  陈太后看到粥里的一抹红色,蹙眉道:“放了红枣?”

  秋月在一旁道:“厨子知道太后不喜欢红枣的味道,哪里敢放,那是红豆呢,取一个红红火火的意头。”

  “总算他们没昏了头。”确定粥里没有红枣后,陈太后方才拿起了勺子徐徐吃着。当年先帝还在,卫太后尚是贵妃的时候,最喜欢的一道粥点就是红枣银耳羹,有一回陈太后也在,就陪着吃了一碗,吃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红枣太甜,哪知就惹了卫太后不高兴,自那之后,天天命人送

  一碗红枣银耳羹到陈太后屋里,并让宫人亲眼看着陈太后吃完再离去,卫太后是一品贵妃,陈太后只是一个小小宫嫔,根本不敢违背,就这样,她吃了整整一个月的红枣银耳羹。这件事导致她后来对红枣深恶痛决,别说吃了,连看都不想看。曾经就有一个厨子,因为忘了陈太后这个忌讳,在老鸭汤中用了几粒红枣,被陈太后痛打一顿,赶出宫去。

  正文 第九百六十九章 腊八夜

  用过腊八粥,陈太后礼了一会儿佛,觉得有些困倦,便去暖阁歇下,原本只打算睡一会儿,哪知一觉醒来,已是将近黄昏。

  秋月一边服侍她更衣,一边道:“太后,钱公公来了有一阵子了,这会儿还在前殿等着呢。”

  陈太后眉头一皱,“他来做什么?”

  秋月替她理好裙裾,道:“说是传陛下口喻,请您去承德殿一趟。”

  陈太后心思一转,已是猜到了几分,“知道了,走吧。”

  冬日的黄昏,寒冷漆黑,风灯只能勉强照见一尺多的路,不时被呼啸而过的冷风吹吹得摇晃不定,寒意像无孔不入的虫子,从袖口领口钻进去,冻得人寒毛直立。

  “啊!啊啊!”几只寒鸦飞过漆黑的天空,飘下一根同样漆黑的羽毛。

  “太后,陛下就在里面。”钱平停在暖阁门口,恭敬的说着。

  “好。”陈太后点点头,示意秋月等在外面后,推门走了进去。

  暖阁一如既往烧着地龙与炭盆,温暖如春,一扫外面的寒冷,沉香的气息混在暖气中,令人精神一振。东方溯很喜欢沉香的中正平和,经常会在殿中点一些沉香,尤其是在身子不舒服的时候,沉香的香气能够稍稍缓解痛楚,有助入睡。

  暖阁里只有东方溯一人,他以手支颐,斜坐在椅中,似乎是睡着了,陈太后放缓了原本就极轻的脚步,取过搁在木架子上的披风,轻手轻脚地覆在他身上,尽管这个动作很轻,但还是惊动了东方溯,眼皮颤了几下,缓缓睁开来。

  陈太后有些懊恼地道:“吵醒你了?”

  “原本就没睡着,不过是闭着眼养养神罢了。”东方溯坐直了身子,道:“这么冷的天要母后过来一趟,实在辛苦了。”

  “这说的什么话。”陈太后在他旁边坐下,“就算你不让钱平来,哀家也打算过来一趟。”顿一顿,她关切地问道:“身子怎么样了,有没有好一些?”

  “就是老样子。”东方溯笑一笑,抬头望着窗外已经完全黑下的天色,在这片漆黑中,隐隐传来雷声在云层中滚动的声音,感慨道:“入冬这么多日子都不见打雷,还以为今年不会有冬雷了。”

  陈太后笑道:“冬雷阵阵夏雨雪,年年如是,又岂会例外。”

  东方溯抚着身上的披风,回忆道:“儿子记得年幼时,每到冬天,经常被冬雷惊醒,惶恐难安,任奶娘怎么哄都哄不住,那个时候,母后就会出现在儿子屋里,抱着儿子一遍一遍说不要怕,有母亲在。”

52书库推荐浏览: 解语 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