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帝走下来,亲自将他扶起,“朕怎会不相信丞相,快快请起。”说着,他感慨道:“父皇在世时,不止一次教导朕,谁都可以不信,就是不能不信王家;没有王家,就没有今日的燕国。”
王谦满面惶恐地道:“陛下言重了,王家世世代代都是燕国臣子,理当为陛下、为燕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百年前,王家祖先追随燕国第一代皇帝东征西战,是开国功臣,他的子孙世代都是燕国重臣,辅佐历代皇帝。大概在三十多前,皇族有人起兵谋乱,是王家一名将军领着不到一万的士兵,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平定叛乱,保住上一任燕帝的宝座。
见燕帝倾向王谦,陈一敬急得直跺脚,脱口道:“陛下,丞相年老糊涂,怎么连您也糊涂了。”话刚出口,他便知道说错了话,果然燕帝面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阴恻恻地道:“是啊,朕和丞相都糊涂了,只有陈卿你最清醒。”
陈一敬急忙跪下,慌声道:“臣一时失言,请陛下治罪。”
燕帝俯身,皮笑肉不笑地道:“朕怎么敢治陈大人您的罪。”
陈一敬冷汗涔涔,手指紧张地抠着细密的砖缝,“臣罪该万死,但臣本意是为陛下,为大周好。”
燕帝直起身,冷冷俯视于他,“你以为朕不知道你的心思吗?你一直认为自己文武双全,不甘屈居丞相之下,而打仗……则是积累功名威望最好的办法;但陈一敬,朕告诉你,打仗——没那么容易!”
陈一敬大惊,急急道:“臣绝无此念,请陛下明察!”
“够了!”燕帝不耐烦地拂袖道:“朕不管你是什么心思,总之从现在起,你给朕闭紧嘴巴!”
陈一敬不知该怎么说,只能一遍遍地道:“陛下三思!陛下三思!”
燕帝被他说得越发烦燥,怒喝道:“退下,朕不想再看到你!”
“陛下……”
“退下!”在燕帝的喝斥下,陈一敬只得退出大殿,王谦拱手道:“陛下息怒,老臣相信陈将军也是出于一片赤胆忠心,只是想法不同,假以时日,他一定会明白陛下的苦衷。”
燕帝冷哼道:“就他那些小九九,也好意思说赤胆忠心,简直是污辱了这四个字。”说着,他目光一转,落在于同身上,“于爱卿呢?”
第一卷 第八百四十六章 情况有变
于同连忙道:“听任陛下圣心独断,臣没有意见。”
燕帝满意地点点头,“好,朕明日就召张启凌入宫,缔结盟书。”
“依老臣所见,不盟书不急。”王谦的话令燕帝诧异,“丞相不是赞成朕与北周结盟吗,怎么又……”
“盟是一定要结的,但不必急于一时。”王谦微笑道:“越急显得咱们越被动,所以不妨拖上几日,让他们急一急,也好在缔结盟书时,争到更多的利益。”
“不错不错。”燕帝连连点头,赞许道:“还是丞相想得周到。”顿一顿,他又道:“那依丞相所见,拖上几日为好?”
王谦沉吟片刻,道:“自是越久越好,拖到他自己熬不住为止,陛下若是信得过,这件事就交给老臣来处理。”
燕帝哈哈一笑,“丞相是朝廷栋梁,朕岂有信不过之理;好,就全权交给你处理。”
“老臣遵旨。”王谦拱手答应,一缕精光悄然掠过眼底。
张启凌不知道他们君臣之间的对话,本以为顶多等上一两日,哪知道这一等就是五六天,竟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眼见窗外的太阳一点点西移,张远忍不住道:“张相,这都第六天了,怎么还没有消息来,难不成燕帝不打算结盟?可就算这样,也该有个消息来啊。”
张启凌沉吟片刻,起身道:“走,随我进宫见燕帝。”
二人刚走到驿站门口,迎面走来一个头发半白的老者,笑眯眯地道:“这位想必就是鼎鼎大名的张相吧?”
张启凌眉头微微一蹙,“不敢,老丈是……”
旁边一名小厮道:“我家老爷姓王,乃是当朝丞相。”
“原来是王丞相,久仰久仰。”如果说在燕国谁最在名,那绝不是燕帝,而是眼前这个王谦。
在一番客气后,王谦笑道:“张相可是打算进宫?”
“不错。”张启凌也不隐瞒,“结盟一事,丞相应该也知道了。”
王谦点头道:“当然,老夫正是为此事而来,走,咱们进去说。”
待来到张启凌房中后,王谦道:“当日,张相一离开,陛下就召了老夫等人入宫商议,一致觉得与北周结盟对我燕国最是有利;本来昨日就该请张相入宫的,谁知道竟然有人入宫行刺。”
张启凌诧异地道;“竟有这样的事?燕帝怎么样了?”
“陛下受了伤,好在没有性命之忧,可惜被刺客逃了,老夫已经派人加强宫中守卫。”停顿片刻,王谦沉声道:“蓟城一向太平,突然出这种事情,老夫在想,会不会是结盟一事走漏了风声?”
张启凌眸中精光一轮,“丞相是说楚帝?”
52书库推荐浏览: 解语 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