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_弦断秋风【完结】(186)

阅读记录

  所以从一方面讲来,战争拼的不光是军队的素质,将军的勇猛,统帅的谋略,还要有指挥者不可缺少的大局意识:就像多尔衮一样,在战场上,哪怕平时针锋相对的政敌,他也一样宽容地摒弃前嫌,以期同心协力,哪怕是暂时的,能做到这一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再精锐的军队也经不起内讧和离心离德,倘若大家都各自为政,作壁上观的话,那么溃败之日就不远了。

  我用欣赏而钦佩的眼光注视着他,“你说得很对,我想这也是你们能够威震四方的缘故,‘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这的确不是一句大话,对了,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破关计划呢?也让我这个足不出户的小女子长长见识。”

  “想不到你对这些男人的事这么感兴趣,是不是也想弄个将军来干干?”多尔衮笑道:“看在你很会拍我马屁的份上,就跟你透露一下吧!”

  说着他用树枝指点着地图上的几个圈点之处,侃侃而言:

  “这两个关口设在燕山脚下,地形十分险要。尤其是墙子岭,山高路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既然险要的地势容易让守军产生轻敌松懈的心理,那么我军可以趁明兵不备,爬到山顶没有修城墙的地方,突然冲入。这样一来,防备不及的明军定然难以抵挡,所以说,我们选择走这步险棋,就是为了达到这一出奇制胜的效果,这样做的好处还能节省兵力,加快入关步伐,为了将关内的明军打个措手不及而争取到有利时间,只要入了关内,军需粮草的补给就不成问题了。”

  我明白多尔衮说的“不成问题”很显然就是指清军一旦进入繁华的华北地区,那么光靠抢掠所得,就足够支持长久作战的了,想到这里我心底不禁一阵不快,又不知道要有多少中原百姓遭殃了,唉,战火荼毒,古来如此啊!

  接着多尔衮又将地图的范围补充勾勒了一下,详细地对我讲解着他的计划:“等一旦破关而入,那么我和岳托所率的两翼兵就会立即快速地越迁安,过丰润,会合于通州河西,从北边绕过北京至涿州,分兵八道向西进攻:一沿太行山下,一沿运河,其余六道布于山河之间,纵兵并进。北京以西,至山西地界,千里之内,多为旷野平川,善于驰突的满州铁骑,到那时候就所向披靡,无人能敌了。”

  真是好一盘精妙的奕局啊,作为一个优秀统帅,多尔衮所设计的这一整套战略方案,几乎是无懈可击,我微微地感叹着:“如此计划,倘若不能完胜的话,岂不是上天的故意作弄吗?”

  第四卷 盛京风云 第十三节 贞节牌坊

  “皇上可谓是心细如发之人,为了表示他的仁德,还特地规定了一些条款,分别抄写多份,给我们这些准备出征的人,要我们随身携带,时刻引以为戒。”多尔衮说着,一边弯下腰从靴页子里面抽出了一个折子,递了过来:“喏,你看看,皇上已经开始在为将来进军中原,逐鹿问鼎做打算了,的确是目光深远,深思熟虑啊!”

  我接到手中,展开来,目光从上至下地在那一排排繁体汉文上浏览着,旁边是注释的满文,用来给不通汉文的将帅们看的,据保守估计,眼前这一大帮王公贝勒们,起码有一半的人不识汉文,另有一小部分人西瓜大的汉字勉强识得一箩筐,所以不得不满汉文字并用:

  “凡王、贝勒、贝子临阵时,七旗败走,而一旗拒战者,七旗之牛录人员俱给与拒战之一旗;一旗败走,而七旗拒战者,败走之一旗即行革黜其所属人员分给七旗;若一旗内半战半走,以走者人员给战者。勿见利轻进,勿临阵败缩,勿挠乱队伍,违者按军律治之。军士离伍者、酗酒者、喧哗者,罪之。一切军器俱书姓名,马必印烙,勿毁寺庙,勿杀平人;俘获之人,勿褫其衣服,勿离其夫妇。”

  我看到这里抬起头来笑了笑:“这个法子好,可以有效地制止八旗内部政见不合或者惯于勾心斗角的人趁打仗的机会将对头送给敌军做炮灰,行军打仗,各路大军会合在一起,最忌讳的就是互相倾轧,内讧不止,徒送敌人机会,没等敌人杀过来,自己人先消耗了一大半,眼下大明的军队不正是如此吗?

  倘若那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能够有皇上一半的才识和魄力,凭着广阔的疆土,充足的兵力,足够花的银两,就算是骆驼瘦了又有何妨?起码也可以让我大清的马蹄止步于山海关外,只能叹息鞭长莫及了。”

  多尔衮点了点头,“的确如此,不过大明毕竟根基牢固,虽然表面上摇摇欲坠,但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大清的军队虽然精悍善战,毕竟疆土狭小,百姓稀少,实力不济,要想彻底灭掉大明,入主中原,一统河山的话,没有个十年八载的,恐怕难以实现。”他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谨慎缜密的人,不像他的那些兄弟侄子们,每一次取得战果丰硕的胜利,无不大发豪言壮语,似乎整个中原的大好河山,繁荣世界,都已经被他们纳入囊中了一样。他对局势的观察和未来的预计的确非常理性,这就是武夫与智者,将军与统帅的区别。

  我沉默不语,因为心里有些话,是不方便对他们满人说的,即使他是我的丈夫:现在大清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异的***,就是一刻也不能停止征战,由于关外的汉人本来就较为稀少,再加上满人多年的杀戮和抑制,现有的汉人百姓的数量就更少得可怜了,这样一来,辽东广阔肥沃的黑土地大都无人耕种,白白地荒芜在那里,而每年的粮食根本不足以支撑强大的八旗劲旅,要知道蓄养军队所消耗的粮食实在过于惊人。

  而满人本来也不过有三五十万,青壮年无不以投身戎旅,上阵杀敌为荣,这样一个骨子里沸腾着征服和侵略血液的民族,要他们老实本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不可能的,所以满人要想生存,就必须到关内的大明去掠夺粮草,凭借战功换回的土地,需要奴隶替自己耕种,于是乎掠夺成为了习惯,战利品成为了巨大的刺激,所以单凭皇太极的一道圣旨,就想改良这一恶习的话,恐怕于事无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要想彻底根除烧杀抢掠的恶习是根本不可能的,若要强行为之,恐怕军士会就此失去了征战的动力和兴趣,反而于战事大大不利。倘若作战勇猛者所得到的利益和平庸者相当,那么有谁肯为大清卖力?”事实证明,靠吃粮饷,情绪消极,搞平均主义的军队遇上一群野性彪悍,为了立功发财,战利品私有化的豺狼般凶狠的军队,不一触即溃才怪。要想让手下的人奋勇当前,默许掠夺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所以说,虽然现在大清的治军方式的确是野蛮的,但是却不能不承认这是最有积极意义的方式。

  “呵呵,你先不要这么早就定论,往下面看看,就能琢磨出皇上的苦心了。”多尔衮用似笑非笑的眼光朝我手中的抄本望了一眼,示意我继续领会领会皇太极的良苦用心。我低头继续往下看去:

  “征伐非朕所乐,朕常欲和而明不从,是以兴师,慎勿妄行诛戮,勿贪掠财物。尔等主帅,众所观瞻,若能自处,以礼济之以和,则归附各国必以为吾国强而有德,勇而有礼,益加悦服矣。”

52书库推荐浏览: 弦断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