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多好,薄薄一张纸,印着一个人的往日容颜。那时的情绪心境,全都被锁在里面。一看便能回想一切。
她还以为,她会回想很多。从那晚在杂物间翻出油画开始,她便以为能够睹物思人。可她错了。过去的时光是个黑洞,完全地吞没一切。她只能以混沌的状态坐在沙发上,沉默无言地看这些照片,没有想法没有思绪,直到暴雨停歇,夜已光临。
她才想起晚饭都还没做。偏这下午,卢奶奶睡得格外的久,也没人提醒她。她匆忙去厨房淘米煮饭,再把鸡胸肉切丁,翻炒断生,放入土豆、胡萝卜和洋葱,加清水、咖喱块一起焖煮。
再到客厅,看见窗外黑黢黢的,“旧时时光”已不营业,旁边的茶馆今日也关了门。外面太黑,对照这屋内的灯光,使这亮堂更加的亮。这太过亮,又凸显屋内的太过静。
司芃住到小楼一个星期,还从未体会这种毫无人气的时刻。她觉得窒息,转身去看卢奶奶的卧房,掩着的门内一片漆黑。她不知该不该去叫醒她。
她好想这屋子里,除了她的呼吸声,还能有点别的声音。于是她走到钢琴边,掀开灯芯绒的罩布。这几天她老是过来摸它。卢奶奶说:“会弹就弹吧。”她吐吐舌头:“以前学过一点,可是那些谱子早就忘了。”
这会,她坐上皮凳,翻开钢琴盖,一个个琴键摸过去。
她终于不再像失忆,记起来一些事。她的阿婆也会弹琴,虽说没有高超的技艺,但是教教她这个顽劣的外孙女,绰绰有余。只是司芃从来都不肯好好地坐在钢琴边弹一弹,哪怕是五分钟。
不教司芃的时候,阿婆一个人坐在钢琴边,总是弹一首老掉牙的曲子。她边弹边唱,浅浅地唱,司芃不清楚她唱的是什么。直到小学音乐课上,老师也弹这首曲子,她才从音乐课本里翻到歌词。曲子真是好简单,简单到她这种钢琴学渣都能一看就懂。
她试着在琴键上击下几个音。慢慢的,曲调在心中流淌到指尖。她竟然没有忘掉,这首她最不耐烦的曲子。她弹得不连贯,嘴里哼唱地断断续续。但终于是不害怕弹,不害怕唱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要真是新加坡过来的人,不会说大陆,说唐山。我怕有读者误会,所以用的还是大陆,或国内这样的词。
还有看到这章的最后,知道司芃为什么不住小楼了吧。亲人都已离去,这栋楼里太孤单。
在82年前,郭义谦是有一妻一妾的。后面的三太太是不能注册的。就和赌王后面的二任一样,民间认可。
以前娶一妻一妾,是传统习俗婚姻,所以不需去婚姻登记部门申请或法院判决,登报离婚即可。这种我行我素的作风,像司芃吧。所以郭义谦的恼怒可想而知,他心底是不承认离婚的,但面子上过不去。
郭家是在马来西亚致的富。但怎么讲,新加坡比吉隆坡还是要高大上一点吧,两地隔得不远,让他们2000年后搬去了新加坡。为什么?因为坡县没有遗产税。
历史背景不详细说了。51年陶铸在广东土改,感兴趣可以去搜。52年她们去到香港,那会还不用偷渡,走过去就行。
卢奶奶35年生,51年16岁,17岁在香港,21岁去马来西亚,69岁离开郭家,义不容辞照顾凌彦齐10年。2014年凌彦齐归国,她才正式退休(已有新加坡国籍和退休金),一年后,也就是80岁时归国。
司玉秀小她四岁,去马来西亚时才17岁。
☆、051
凡事到了回忆的时候,真实得像假的一样。
——木心伊斯/兰堡
不知何时,司芃的脸已被泪水覆盖。三米远外的卧房,灯亮了。司芃用手背擦一把脸,走过去叫一声:“卢奶奶,你起来吗?睡太多了,等会晚上不好睡。”
“小芃,你进来。”
司芃进去。卢奶奶抓着她手,让她坐在床边,问:“几点啦?”
“快七点了。”
“我睡这么久?”卢奶奶笑,“你会弹钢琴啊。”
司芃低下头去:“吵醒你了?我弹得不好。”
终于能找到人说一说往事了。做自梳女也要有职业操守,从不在雇主背后说人是非。所以哪怕在凌彦齐面前,卢奶奶也不会多说两句。她曾拿起那本相册,想和人的外孙女好好叙旧,可惜人对故人故事的兴趣,还没司芃高。
说完后,卢奶奶睡了好长的一觉,当然也做了个好梦。
梦里的人背对着刚进门的她,穿笔挺合身的西装马甲和西裤。光看背影,便知是个玉树临风的好公子。那时,他站在钢琴右侧,指导他的胞妹弹琴,弹的便是这首李叔同的《送别》。
她闯进门去,打断他的教学。男子转身过来,脸上未有责备之色,那双好看的眼睛里还带点笑意:“你是琼妹妹?”
卢晓琼只会点头。那时候的卢家,真是穷得叮当响。十二岁的她作为长女,从来都是灶头忙完忙田间,何曾见识过从省城回来的潇洒倜傥的人物。
52书库推荐浏览: 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