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翻身记_秀木成林【完结】(130)

阅读记录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热热闹闹过着一天,傍晚赵向东和姜宁就回家属区去了,第二天他还得工作呢。

  姜家这边也上正轨了,姜父去给儿子帮忙,至于姜母和刘慧芳就忙碌着收拾家里,刚买的房子,想住得习惯,用得顺手,还有好一阵子折腾。

  恰巧姜家兄弟处于休整期,货行人手充裕得很,也不用急着去帮忙。

  姜宁则照常开店营业,她每天午休回四合院一趟,陪家人也顺道吃饭,没两天姜父也回家吃饭了,他也惦记着闺女呢。

  至于姜建设姜红兵兄弟,能抽空回来的,当然不会缺席。

  不过最近他俩却没啥空,接了父母到杨市以后,他们就立即着手处理挂靠的事。

  姜红兵将批出去做人情的那些货物均出一部分来,不过两次,就彻底打开门路。

  挂靠的事办成了。

  “真的吗?二哥。”

  姜宁惊喜,她哥哥办事太有效率了,爸妈到杨市也就第三天而已。

  她忙不迭问:“就是你上次说的那个拉链厂吗?”

  姜红兵在市纺织总厂人脉很深,但他考虑过后,却没有选择在总厂挂靠。

  一来,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二来,纺织总厂太庞大了,山头林立,派系不少,关系太过复杂,长远来说,并不是一个挂靠的好选择。

  兄妹的摊子规模小还好说,以后做大了,盯着的人肯定就少不了,派系多代表麻烦多,解决红眼病就够呛的。

  而且日常维护关系成本也高,逢年过节拜山头,不狠狠出血绝对过不了关。

  所以,姜红兵打算找家规模不算太大,但经营状况不错的厂子作为挂靠对象。

  他考察一番,再仔细斟酌,最后选择了市里一家拉链厂。

  “嗯,就是它。”

  挂靠以后,很多目前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姜红兵也很高兴,“我和那边约好了,咱们明天一早过去办手续。”

  “好!那我明天早上直接回家得了。”

  第65章

  次日, 兄妹三个就把挂靠手续办下来了。

  从拉链厂出来,姜宁觉得天也蓝了树也绿了,连瞅着马路两边一排排灰不溜丢的的小楼房, 都觉得格外顺眼。

  姜家兄弟俩也很高兴, 姜红兵含笑问:“宁宁,我上回和你说的那个仓库也没多远, 走二十分钟就到了, 要去看看吗?”

  既然解决了挂靠大问题,雇工等等约束就迎刃而解了, 接下来可以大展拳脚,姜宁想想都觉得兴奋得很。不过吧,扩大生产是第一要务,她还是先找个合适的厂房再说。

  这个问题,她曾经和哥哥们讨论过。

  她需要厂房,姜建设兄弟需要一个仓库做中转,兄妹三个一拍即合,打算找个靠近或干脆在一起的, 互相照应。

  既然属意拉链厂, 那就先在拉链厂附近开始物色吧。

  拉链厂位置不错, 往南走大半个小时就是河运码头, 这个码头历史悠久,百余年来一直兴旺,因此附近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仓库。

  姜家兄妹看上的就是这些仓库。

  既然建造之初是规划为仓库的,那么用料肯定上乘, 即使历经数十年风雨,依然很结实。屋子足够宽敞,墙壁也够厚,就算改做厂房,稍稍调整一下也就成了。

  兄妹三人步行,二十分钟左右到地方,一看见这个仓库,姜宁立即点头。

  两座格外高大的青砖房并排,看着得有十一二米高,两层的,每座面积有好几百平米,结构非常简单,里面除了几堵关键的主墙,什么胡里花俏的障碍物都没有。

  仓库前面还有一个大院子,停七八辆大货车没问题,围墙也是青砖的,看着有些旧,但很结实。

  从前很实用的中型仓库,现在姜家兄妹需求相似,同样也会使得顺手。

  姜宁挺满意的,这地方硬件适用租金合理,关键是距离西河坊也不算太远,而且最近这一两年,附近还就着码头衍生出了一个批发市场,她以后要是有了其他想法也方便。

  兄妹三人都是利索性子,既然看上了,那就立即拍板,当天下午,这个仓库就租下来了。

  两间仓库,左边哥哥们用,右边就归姜宁。

  厂房有了,接下来就得填充硬件,聘请人手。

  这硬件头一个,就是缝纫机。

  姜宁算算自己手上的流动资金,由于购买了小洋楼和几千块钱木材,她手上现在能挪动的,大约有八.九千块钱。

  这还是因为这年头房价很实惠,小洋楼售价就小几千,不然她可能会缓一缓再置办房产的。

  姜宁翻了翻存折,八十年代很了不起的万元户,她花了几个月时间就达到,哪怕算上前期累计,也就一年多。

  看着似乎很简单,但她知道其实不然。

  这年头固然机遇多多,但想领先一步,眼光魄力缺一不可,而且最关键还的人脉关系,没人脉没关系,任你再聪明,最多也就当个小个体户,闷声发财,再想往上走,就受到诸多政策局限了。

  改革刚开始这两三年,先富起来的无一例外都是关系户,头一拨就是各种二代,姜宁手上这万把块钱,在人家眼里不算什么。

  不过吧,投胎这技术羡慕不来,姜宁对自己目前发展还是挺满意了,新厂子规模大小,就看手头资金办事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秀木成林 年代文 军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