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香事_浣若君【完结+番外】(415)

阅读记录

  皇帝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培养过心腹又得力的武将,当然,心腹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植起来的。

  刘鹤、郭崎与林钦相互掣肘,其实是个非常好的局面。

  但是,随着林钦这一招,局面被打破了。

  历史非但重演,而且还加速了它的进程。

  林钦在陈淮安入京的第三个年头,就已经被皇帝任命为大都督府的副都督,并且集兵权于一身,高高在上了。

  “怎么办?清田丈地,摊丁入亩,还要不要继续执行?”陈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得问陈淮安。

  陈淮安斩钉截铁:“这是利国利民,利于百姓的大事,就是死,也要把它执行下去。”

  “但你这样作就是助长了林钦的气焰,坐伺他继续坐大。”陈澈道。

  陈淮安抽了抽唇:“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不能因为前怕狼后怕虎就瞻前顾后不是,咱们边走边看吧,没个因为怕娘再嫁,就天天守着的不是?”

  他这话粗俗,噎的陈澈狠狠瞪了他一眼。

  遥想已经怀胎七月的锦棠,和即将出生的儿子,陈淮安胸中溢着满满的幸福。

  上辈子,他也是因为执行清田丈地,摊丁入亩而被百官嫉恨,被皇帝发派到幽州,但百姓最终有好日子过了,大明的江山换颜也有他的一分子。

  这辈子,便路更加艰难,他也必须继续走下去。

  而上辈子,他死的时候,他的妻子,他的孩子,都以他为耻,以他为羞,因为他是个大贪官,大奸臣。

  这辈子,无论如何艰难,他也要叫妻子,儿子都知道,他陈淮安非但是忠良,还注定要名垂青史。

  *

  因为有林钦先拿刘鹤与郭崎祭刃,陈淮安的差事进行的非常顺利。

  元宵节时开议,百官全无异议,等到二月时,新的律法就出来了。

  大明二十几位公侯,全部让出自家多余的田地,补缴税款。至于各地的地主员外们,也开始陆续上报自家的田地总数,并补交积年的税款。

  一时之间,户部账面上的银子,达到了往年的四倍之多。

  而陈淮安与葛青章马不停蹄,还得分配这些税款的去项。

  或于各地建造水利、或修筑边关工事,或抚恤灾民难民,一桩桩一项项,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总之,王公大臣们恨到咬牙切齿,百姓们却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称赞天子明君,首辅是贤相。

  陈淮安从二月起就出了京,一直在外忙公务,直到四月,才叫皇帝紧急诏回,四月初八这日,紧赶慢赶的,他踩着锦棠生产的节骨眼儿上就回京了。

  而家里面,锦棠也正着急着呢。

  其实昨天夜里就见红了,但见红之后除了疼,没有别的任何动静,锦棠不免就心急,早早儿的,就把葛牙妹给叫来了。

  葛牙妹进门别的不说,先自己亲手揉面擀面,剥葱洗木耳切咸肉,替锦棠作了一碗油花花的臊子面,上面卧着两个荷包蛋。

  她道:“我的棠,你必须要吃,吃饱了才有力气生孩子,快吃吧。”

  锦棠肚子疼的什么一样,那还有心情吃东西。

  吃一口叹一气,腰酸腹胀,香喷喷的臊子面,她却吃不出香甜来。也不知怎样挪动了一下,只觉得下面忽而一股热涌,锦棠丢了筷子,大叫道:“娘,娘,我要生了,要生了。”

  葛牙妹自己生过五个孩子,比那些稳婆们还有经验,连忙扶着锦棠躺好,把稳婆唤了进来,自己去厨房烧水去了。

  锦棠见齐如意在旁,拉过她的手道:“如意,你让骡驹到城门口去望上一眼,我总觉得陈淮安该回来了,快些儿。”

  此时屋里屋外,院子里站的全是人。

  从锦堂香的几位掌柜,刘娘子,再到葛牙妹,康维桢,并他家俩儿子,连康老夫人也从渭河县赶了来,乌泱泱的站了满院人,可是罗锦棠的心就是不定。

  人常言生产就是鬼门关,虽说不过生个孩子,可也有很多妇人,因此就进了鬼门关。

  母亲日子过的安稳,她不必操心,锦堂香生意红红火火,也不用她格外操持。

  她心里怀着两个人,一个是念堂,死活不肯上京,也不知道如今是个什么样子。

  另一个就是陈淮安,风尘朴朴,四处办差,她要见不到他,心就定不下来。

  四月的艳阳高挂在窗外,可她脑子里,满是上辈子她生最后一个女儿时那漫天的风雪,和提篮里孩子没了气时的绝望。

  她其实当时也看到陈淮安了,看他胡子拉茬的站在门上,两条长泪肆意的流着,哭的像个傻子一样。

  锦棠攥着齐如意的手,只觉得忽而小腹一阵天雷地动,仰起脖了嗷的一声叫,连哭带喊的就叫了起来:“娘呀,太疼啦,我不生啦,不生啦。”

  陈淮安马不停蹄,赶到家门上的时候,恰是一日的正午,午时整。

  艳阳高照,春柳吐蕊,青瓦映着高墙,才到门外,他便听见有人高声叫着:“生了生了,哎哟,四月初八,真真的好日子,恭喜二位,喜添了大外孙……”

  陈淮安一脸胡子拉茬,一件官袍也因为长久未换,臭烘烘的,听了这话,喜的顿时咧嘴,哈哈大笑:“罗锦棠,真不愧吾妻也,二大爷我终于有儿子啦!”

52书库推荐浏览: 浣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