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堂再说了一句,瞧见远处有只螳螂,一蹦一跳的,往草丛里捉螳螂去了。
锦棠确实怔了一怔,她讨厌陈淮安吗?
也不是讨厌,但自从河间府回来,他们确实就不似曾经那般亲昵了。
当然,陈淮安在亲耳听她说过自己与林钦的那些过往,在她当着众人的面抱着林钦的尸首不准他带走的时候,目光中那种惊讶与随后的冷漠,锦棠从不曾见过。
他肯定以为她是因为爱着林钦,才不肯接受他的,索性也就躲的远远儿的。
两世的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后重燃了对于彼此狂热的爱,但在一场生死大难之后,那狂热的爱荡然无存,陈淮安愧疚于自己没能保护好妻子,也发现妻子除了他之外,还深爱着另一个人。
他有礼有节的退回了丈夫的位置上,自觉担负起了一切家用,每日早出晚归,忙着挣银子,养家糊口。
而她,在他那般无情的扯走林钦尸体之后,也就放下一切,回头,专心去补偿阿荷了。
他们之间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恩与义,但没了爱,怯于见彼此,于是相互躲避着。
锦棠并不觉得自己有病,只是觉得,她和陈淮安经了一场生死,再也无法爱上彼此了而已。
枯坐到了晌午,看了回子芷堂捉蛐蛐儿,宣堂和一群孩子打仗,锦棠估摸着葛牙妹的气该消了,这才自后门上回家去。
一进家门,便见宫里来的太监、内侍,侍卫,以及年青的六科臣子们,站了满院子。
陈淮安并不在,这些人整齐有秩的,在西厢进进出出,鸦雀无言,院中负责接待他们的,是念堂。
“怎么了这是?”锦棠问葛牙妹。
“说是咱们淮安入主户部,作了侍郎,这些人是来送他的官印、朝服,授带,鱼符等物的。”
这么说,陈淮安终究还是起复了,而且,在他二十六岁的这年,就入主户部,成了侍郎。
户部侍郎,正三品,按理来说,他的入阁之路也就稳了。
但是,他父亲陈澈了?
陈澈可是一直以来极力反对陈淮安再为官的,拥簇他的老臣们,也力压着陈淮安,不准他再为官,既陈淮安作了侍郎,那与陈澈二人,是否从此父子就反目了呢?
是夜,葛牙妹带走了孩子们,念堂也去读书了,家里唯有个锦棠。
月光凉凉,仿如玉泄,锦棠忽而想起小芷堂说的话。
锦棠觉得彼此也冷够了,于是想跟陈淮安谈一谈。
或者他们躲着彼此,倒也没什么,但阿荷是他唯一的女儿,他为何总要躲着孩子了,虽说住在一所院子里,因为他的早出晚归,阿荷这些日子来连爹爹的模样儿都忘了啊。
甚至于,今日是阿荷的百岁,就算不开宴,俩口子难不该像原来那般,围着小阿荷,仨人一起坐上片刻?
这夜陈淮安来的依旧晚,锦棠一直等到敲过更声,才听到他在敲门。
没有别人,她得亲自替他开门。
门开,陈淮安身着正三品的朝服,清瘦,高大,胡子刮的干干净净,月光洒在颊上,泛着幽幽的青光。
见是锦棠,他语中带了些颤,却自然而然的就往后退了一步:“为甚不早早儿睡了,你怎的这半夜还在等门?”
要是在往昔,不说一把抱起来丢一丢,他至少两只粗手要揉上她的脸,胡茬子刺上来,狠命的嘬上一口的。
月光下,一扇门,夫妻之间至少隔了三尺,望着彼此。
作者有话要说: 锦棠这个并不是作,而是创后应激障碍,陈淮安目前,其实就是在帮她,嗯,就这样。
第222章 大结局(下)
锦棠直接道:“你难道忘了,今儿是阿荷的百岁?”
陈淮安一巴掌拍上额头:“忘了,我真给忘了。”
但随即,他于身上的官服袖袋里摸着,掏了只荷包出来,双手递于锦棠:“这是昨儿我往龙泉寺去,致诚法师给的平安符,你替她收着。”
锦棠心说,瞧瞧,他还有时间狂寺庙了,就没时间来看看孩子。
转身进了屋子,陈淮安匆匆刮了回胡子,把官服解了,重新换上自己原来在大理寺那套绿色的六品官袍,又洗了把脸,于屋中桌案上翻了许久,捡了两份公文出来,这竟是又要走。
“去看看阿荷再走。”
“糖糖,我是真忙,明日我保准回来陪你们一天,成吗?”
“不行,现在就去。”锦棠是真生气了:“咱们怎么样都可以,你怎么能连阿荷都不管了呢?”
陈淮安回过头来,想要揽锦棠,她下意识的就是一躲,他手在半空中停了停,索性也不再停留,出门而去。
今夜皇宫之中彻夜灯火,眼看入更,宫门依旧大开。
陈淮安入了宫,便一直在乾清宫外站着,依旧是一片月光,他心忧如焚,但走不了,必须得在此呆着,等待皇帝的传诏。
而与他一同站在殿外的,皆是一群胡子苍苍,背佝偻了的老臣们。
陈淮安站在其中,仿如鹤立。而老臣们一个个儿的的,自发的躲避着他,将他一个人孤立在远远的地方。
随着皇帝的恩宠,虽着他的政绩,他愈发的被朝臣们瞩目。
而今日,皇帝又不经内阁同意,不由分说便将户部侍郎的位置给了他,陈澈率着一群老臣们半夜见驾,就是要阻止皇帝收回成命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浣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