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热太冷都不利于植物生长,为了便于监控温室的温度,何田在温室中央的小径边竖起一根木柱,把今年春天买来的温度计安在上面,还做了一个湿度计,也挂在上面。
温室前后门都打开,房顶也摇起来一些,让冷空气进来。
温室中的新苗种下一周后,小米也成熟了。
何田起初还想用传统的方法弯着腰收割,但是一看易弦拿着动力锯改装的割草机刷刷刷地一会儿工夫都快从地的另一端头走到她面前了,叹口气,捶捶酸痛的腰背,也拿起了割草机。
有了柴油做动力的割草机,何田种的这块小米地,一会儿就收割完了。
小米收割完,打谷,脱壳等等程序都可以用半自动机器完成,当然,是以大米作为动力的。
刚收完小米,秋天就悄悄来了。
第一场秋雨来得无声无息。
快到清晨时,何田恍惚间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
她睁开眼睛,伸手在地上摸索了一会儿,还没找到衣服,手臂又被易弦拉进被子里。
他伏在她身后,把脸贴在她头颈之间轻轻蹭,轻声问她,“你要去哪儿?”
“下雨了。我想出去看看。”
“看什么呀,小米都收了,菜园里也没剩几颗菜了。”易弦说着半撑着身子,也伸手摸索,“你累不累?再睡一会儿?”
这一睡就睡到了快中午。
何田再睁开眼睛,天光已经大亮,隔着压花纸墙,光线倒不刺眼,一时分辨不出是天还阴着,还是其实她醒得并不太迟。
她揉揉眼睛,翻个身,易弦推开纸门进来了。
两人半躺着说了会儿闲话,才开始这天的工作。
吃完早餐,易弦赶着大米,把小米地给好好犁一犁,那些还留在地里的小米叶秆都是上好的饲料,抖掉泥土,扎成一捆一捆挂在架子上晒干,干了之后就能收紧干草窝棚中。
地犁完了,再撒上秋肥,重新翻一遍,覆盖一层土壤。
冬天的雪会给土地盖上厚厚的棉被,来年开春,土地就又肥沃又湿润。
菜园里的土豆、萝卜、红薯、紫薯也可以全刨出来了。胡萝卜倒是可以再等等,第一次霜冻之后再挖出来。
土豆按大小分拣好,选出最优秀的妥善保存在地窖里,准备作为明年的块茎。不完整的,挖出时被铲子割伤的,通通扔进一个大藤筐里,抬到山涧中,让水流冲洗。
红薯和紫薯也一样处理。
吃过午饭后,太阳出来了,金光照在树林中,许多叶片在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变成了青黄色,金黄色,橘红色,棕红色。
何田和易弦把洗净的土豆红薯提出来,放在给帮工们开饭的棚子下,两人对坐在桌前,何田给土豆们削皮,易弦把土豆切成块。
切好的土豆倒进大搅碎机里,给大米一根小胡萝卜,让它拉着横杆不停打转,往搅碎机里加上水,搅碎的土豆就渗出白浆,流进接在机器下面的木桶里。
含有丰富淀粉的白浆静置过滤之后,就能进一步制作各种土豆粉条粉丝了。
红薯如法炮制。
紫薯是今年收获的新品种,甜味并不会比何田一直种的红心红薯甜,只是颜色特别。
因为种的不多,何田没舍得用来做淀粉。
他们在室外的大灶升起火,压粉条机架在锅上,锅里煮着沸水,一团团雪白的淀粉团挨个挤压成粉丝,纷纷落入锅中,稍微一煮,捞起来,挂在架子上放在太阳地晾干。
这场秋雨过后,啾啾唧唧的虫子渐渐销声匿迹,林子里似乎一下安静了很多。
今年的秋收,多了一样要收获的食物——莲子。
何田和易弦划着船,到下游的支流河道和池塘采集莲蓬。
夏季时碧绿的荷叶也像林中其他叶子一样,黄多绿少,仿佛林子中的秋意渲染到了河道中。
不过,莲蓬还是亭亭玉立,如同一支支青碧色的簪子,倒插于水中。
何田今年夏天才尝到新鲜的莲子。怪不得易弦一直念叨莲子羹呢,莲子的味道原来是这么清甜的。
鲜莲子如玉珠一样可爱,中间有一道碧绿的莲子心,把它□□,晒干之后也可以当茶,不过,味道很苦。
晒干的莲子能存放很久,泡发之后和红枣一起煮了,粉粉糯糯,何田觉得这口感倒和煮熟的栗子有点像。
莲子小火煮烂后,可以像豆沙那样炮制成莲蓉,用来当甜点的馅料。
第一锅莲蓉一做好,易弦就迫不及待地要一展身手了。
他要做一道自己从前很喜欢的点心给何田显摆显摆。
为了取得最佳效果,他还专门让何田榨了些甜菜根的汁,当做天然的食品染色剂。
他做了油皮和水油皮,油皮用猪油和面粉揉好,水油皮除了猪油还加了水,不过,易弦一滴水没用,全用甜菜汁揉面,甜菜根的汁是深紫红色,揉和面团后颜色稍微浅了点,像是玫瑰花的颜色。
几番揉捏,再耐心静置松弛之后,分成若干个小份,擀成薄皮,油皮和水油皮相间,一层一层摞起来,放上四层,揉成圆球,这个圆球的颜色就更浅了一点,不过,和荷花的粉红色还差得很远。
在小圆球正中捏出个坑,放进去莲蓉,当然也少不了一小粒咸蛋黄。
52书库推荐浏览: 浴火小熊猫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