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萍目瞪口呆的看着她这一群同事们,从一开始的关心她闺女高考问题,扯到了交友,再然后话题就劈叉了,没多久,大家就开始热热闹闹的讨论起了将来的养老问题。
最终,赵秋萍默默的让开了地盘。
……
同样的事情,在很多高考生的家里或者周遭发生着。几乎是周围只要有一个高考生,大家就不免将目光集中到考生身上。
袁家这边倒还好,关心了一句后,就各干各的去了。对比袁家的淡定,赵家那头却是炸了锅。
凭良心说,赵睿的成绩不管起伏有多大,那肯定是要比袁艺来得强的。因为底子摆在那儿,市一中的教学水平,博雅这边那是拍马难及的。可问题在于,好和坏,本身就很难界定,端看你自己的心理预期。
袁艺的心理预期是省美院,她统考和校考成绩都不错,当然想要名列前茅那是绝对没有可能的,哪怕这个时候艺考还不像后世那么流行,可从小学习美术的人,还是有不老少。
可她本来也没打算当第一,袁艺的目标一直都仅仅是考上而已。
据她的预估,考上省美院的概率高达九成九。
这就可以了,足以叫她彻底得放飞自我。
赵睿跟她恰好是两个极端,以赵睿的成绩,冲上一本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模二模三模的成绩和排名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可他的父母并不满足于此,希望他再接再厉,目标是985学院的热门专业。
高考结束后,袁艺是出了考场就直奔长途汽车站订票的,而赵睿却是第二天就开始在家里默写高考卷子。
赵睿他爸赵国昌虽然早就从领导的位置上下来了,可毕竟在教育局里待了那么多年,关系人脉终归还是在的。当然,要是想托人办一些比较困难的事情,估计很难,可仅仅是托人在高考结束后,弄一份高考卷子出来,却并不算很难。
横竖过几天也要伴随着标准答案公布的,提前两天,真没啥太大的问题。
默写完毕后,赵国昌又拿卷子去了市一中,请老师帮着批改,当然不是白干活的,礼还是要给的,人情也是要耗的。因为是提前就开始做准备的,没两天工夫,就拿到了批好了的卷子,以及算出来的分数。
说真的,分数不是特别理想。
上一本线,和考上985院校的热门专业,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差距非常之大。根据往年的表现,以及托人算出来的分数来看,考上一本的概率很大,但估计只能填报省内一本院校,而且专业并不好选择。
赵国昌愁死了,他不明白自己家里花费了这么大的心力,怎么这个成绩还是拿不出手呢?
想起自己亲妹妹的闺女也参加了高考,他愁眉苦脸的给妹妹去了个电话。
电话接通后,赵秋萍都没等他发问,就兴高采烈的说:“大哥啊,我家小艺考得不错呢,她说稳过艺考要求的高考分。”
“那是多少分?几本线?”赵国昌有点儿懵。
“她说往年都是三百二十分左右的,她几次模拟考试,都上了四百分。”赵秋萍喜气洋洋的,感觉为闺女头疼了多年,可省美院听着真心不错,起码在他们省里,算是一块金字招牌了。再一个,她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听同事们说了那么多儿女跑远了的事情,她就希望闺女待在省里,别跑太远了。
电话那头的赵国昌无言以对,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个分数,就算袁艺考得比之前每一次模拟考都要好,这个分数也实在是让他无力吐槽。
这时,赵秋萍也在电话里发问:“睿睿考得怎么样?上一本线了吗?”
“按着往年来算,他应该是够一本线的。”
因为高考的最终分数尚未出来,再说划档也还未公布,所以现在都只能估算。不过,通常情况下,估算还是挺准确的,尤其像赵睿这种,将卷子重新默写一遍的。
兄妹俩,一个愁绪满腔,一个兴高采烈,这要是叫不知情的人来看,铁定给弄混了。
不管怎么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是好是歹,也就这样了。
心情舒畅的赵秋萍怎么也不会想到,她还在这儿琢磨着,回头给女儿准备些什么礼物,或者要不要学大姑姐,买个笔电,买个好点儿的自行车,买几身衣服几双鞋的时候,她闺女又搞事了。
搞什么事儿呢?
当然是毕业大收购!!
这里说的毕业,并不是指高中毕业,而是大学。
可不是吗?高中毕业有啥意思?最多收购到一堆课本卷子,袁艺就算再怎么想发财,卖废品肯定不是她的优选。哪怕是像博雅高中这种寄宿制的学校,那毕业了也没太多东西的,只因为很多高中都查得很严,而且高中离家不会太远,多数人都会选择将东西一并带回去,或者直接带着上大学去。
相较而言,大学就截然不同了。
不光外地学生多,更多的人毕业后根本就不打算带走什么东西,而是选择白菜价出售生活用品。
八成新的自行车,买来小一千,五十块拿走;完全没有损坏的热水瓶,一块一个;衣架子、晾衣杆,集中在一起大一堆,给五块都是你的了;床上用的懒人桌、台灯、简易收纳柜……
一堆一堆的东西,全丢在那儿,随便出个价,你全带走好了。甚至更多的,则干脆就是人一走,直接丢下东西不管了。因此,每到毕业季,大学宿舍楼这边都会清理出大量的生活垃圾。
52书库推荐浏览: 寒小期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