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的七零纪事_曲沅【完结】(266)

阅读记录

  这对那些人是陈锦州的人来说,是不敢置信的。

  也唯有在舒曼面前,陈锦州是放松的,也是像个笑容无害的大狼狗心甘情愿地任由她摆弄。

  当然也是现在,唯有小指头的位置保护地比较好。

  陈锦州:“暑假时候演习出错,孟海东虽没有被降职,但在上头那边也记了一笔,想升职不说难,就是搞点小动作也不容易。老叔公花了大力气把张建设调到以前老战友的下面,虽说还是只是个班长,而且还是新兵班长,但总比在原来的地方好。”

  本来老叔公还没有下定决心,但谁叫恰好孟海东演习的似乎犯了错误,虽有孟家积极周旋,但也足够让他明白眼前的情况。

  老叔公其实觉得很可惜的,本来靠着孟海东,后面误打误撞地与陈锦州有了接触,只要稳扎稳打个几年,张建设接下来几年排长是最少的。

  他年纪大了,还能有几年好活。

  只是透了话到上头,对方也让他早做打算。

  老叔公不得不重新调整步骤,甚至提早把陈德生送到部队里,后者现在就是张建设的兵,两个人也算是有份情谊,以后也能帮上张建设。

  至于孟海东那边,他都和陈锦州打起来了,自然是早走造好。

  不过这种走,也不是让两边的人决裂。

  张建设不会做这种自堵前程的事情,孟海东也不会,他可不敢让手下其他跟着自己的人寒心。

  这一次张建设结婚,孟海东送了贺礼人却没到,有时候也能说明了他们之间的一种现象和关系。

  杜鹃结婚后,也就快过年了。

  这一个年,红旗村上下都过得很好。

  有一件事情要说一下,张红军鼓恼的大棚菜非常成功。

  在别的地方只能吃秋天囤积起来的大白菜白萝卜的时候,舒曼的饭桌上偶尔能见到新鲜的蔬菜,这都是杜鹃送过来的。

  她倒是想买一些,不过冬天的蔬菜太过紧俏,生产队里面基本没有留下来,全部被送到省城里,也有可能还销往别处,这些舒曼就是不知情的了。

  村里面唯一能尝上一些的除了老叔公意外,也就负责大棚菜的几个人,毕竟辛辛苦苦一年,总不能一点劳动成果都品尝不到。

  顺带的,杜鹃作为张家儿媳妇也受到张家人的照顾,舒曼算是被捎带的。

  因为这笔不菲的菜钱,今年的工分更加值钱了些。

  每个人拿到手的钱,平均都多了十几块钱,而张家腰包更是鼓囊囊的,舒曼几次看到李月娥都笑得合不拢嘴。

  自从杜鹃要嫁给张建设后,虽然张家还没有分家,但张大娘已经不怎么收儿子的钱了,基本上谁挣的给谁,当然儿女给的孝敬是另一回事。

  因而,李月娥结婚这么多年,也算是第一次掌上家,有了能动用的钱,今年回李家村的似乎腰杆子也硬挺了许多。

  一切的一切,都往好的变化。

  舒曼今年没有回上海,天气太冷了,基本上就是缩在炕里动也不愿意动,有时候陈锦州摸黑过来,两个人瞎胡闹一番,就当做是运动了。

  到了第二年的年中,放暑假的时候,舒曼厚着脸皮找上陶主任要了假期。

  她是回去参加舒安的婚礼。

  他和白玉英要结婚了。

  听说是舒安开的口,从白玉英的信里,得知开年后,白父的身体一下子就不好了,勉强好一些,又出去拼命。

  白玉英为此哭了好几次,再见舒安的时候,他就提出结婚的事情。

  陈锦州也是要赶着一起回去,为此他找上徐老把暑假的任务通通取消。

  徐老听了十分头疼,虽说这个陈锦州吧,有时候气得他吹胡子瞪眼睛的,加入他们这个部分替国家干活明显还是有私心的,这一点是万万不如他的父亲。

  可偏偏他能干,有本事,许多事情到了他手里,总是能办好。

  徐老对他简直是又爱又恨,但更多的是一日复一日的器重,对于陈锦州要请一个暑假这么久的时间,哪里愿意答应。

  陈锦州也光棍:“您要不让我去,陈家的媳妇跑了,我可不管?”

  徐老愣了愣:“要结婚了?”不对:“你别蒙我,你那小知青年纪可还是不够。”舒曼和陈锦州那点事情,基本上不用问,查都查清楚了,甚至在舒曼不知道的时候,徐老已经偷偷来看过,为此还和陶校长私底下探讨过。

  最终不得不承认,不管舒曼是不是最合适陈锦州,但她的确让陈锦州最高兴也最喜欢。

  对他们这几个真心心疼陈锦州的长者来说,这就够了。

  “不是结婚,难不成我不能先订下?”陈锦州在得知舒安要结婚后,就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准备,之前不敢提。

  现在可不一样。

  他这一年多,也不是没有努力,找着机会就到上海刷脸。

  不说舒父十分喜欢自己,但至少已经能接受他这个人了。

  于陈锦州而言,这就够了,更别说舒母见了他,基本上就跟看亲儿子亲女婿一样。有时候给舒安做衣服,都会记着陈锦州这一份。

  可见,他的努力是有用的。

  从上海回来的时候,舒曼算是和陈锦州定下婚约了。

  在舒安结婚后,陈锦州战战兢兢提出要求后,舒父也只是叹了一口气,倒是舒母笑着说道:“我早在等你说起来了,有个名分也好。”

52书库推荐浏览: 曲沅 年代文 女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