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赵文倩不生病,估计也会推给叶秋桐,因为她为人低调惯了,再加上上了年纪,更不爱出风头。
叶秋桐谈了打造高端茶产业链的事,列举了如果茶产业复兴,能让多少茶农脱贫的具体例子,同时还推荐记者去采访制茶师兼茶农:树清。
树清老婆产后身体抱恙,是叶秋桐及时帮助救治的,后来看他家庭贫困,叶秋桐又介绍他到黛色山庄做工,除了学习制茶技术,后来也自己承包了一片二十亩的茶山,做得有声有色,今年他家的房子因为茶卖得好,已经推倒重建,从一个贫困户,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
采访就此深入,从一个茶产业的崛起,到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节奏……
这个话题,只要记者具有新闻敏感性,可以挖掘得很深入,形成较好的系列深度报道。
叶秋桐引燃了记者的热情,给了他们必要的线索,接下来,就靠他们自己去酝酿发酵了。
“秋桐,这位是宁院士,上过春晚的宁院士,你认识吧?”
看到叶秋桐终于从记者的包围中挣脱出来,林镇长很高兴地上前替叶秋桐和宁远互相介绍。
“认识,当然认识。”叶秋桐还不知道自己生产时的血是宁远捐的,宁远还救了她一命。
她现在说的认识,只是“认识”:春晚的那个、香港的两次遇见的那个宁远、大家心目中的大科学家、国家的有功之臣宁远。
“呵呵,你好。”宁远只记得在香港见过叶秋桐,但那种情节十分特殊,不好在这里公开,便含糊地伸出手,和叶秋桐握了握。
“宁院士现在到地方上来挂职,所以我就邀请他来深入基层,体验一下茶王赛的热闹气氛。”林镇长道出缘由。
叶秋桐和宁远都没意识到:这是他们父女第一次正式会面。
正文 第一千两百四十五章久别重逢
就在叶秋桐和宁远几个人寒喧间,有一种记者认出了宁远,在采访完茶农后,便跑了过来,和宁远客气地商量,是否能采访他一下。
按道理,一个研究武器的科学家和茶叶之间能有什么关联呢?可是一个上过春晚、对国家武器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不管出现在哪里都是一条新闻,所以记者要求宁远把采访和现在所处的背景结合起来也不过份。
宁远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一方面,他觉得黛色山庄目标远大,主旨是为了帮助茶农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他看到眼前姑娘期待的眼神,下意识地也不想拒绝他。
林镇长还不敢提出这种非份的要求呢,没想到,借着记者之品,宁远竟然愿意接受采访,林镇长当然是喜出望外,还暗暗冲叶秋桐比了一个胜利的大拇指。
叶秋桐也笑了,林镇长别看平时板着脸挺严肃的,看来只是没有遇到高兴的事儿啊!
记者的话筒对过来,摄像机锁定,宁远便依着自己的想法,说起来对这次茶王赛的看法。
宁远毕竟是知识份子,说话温尔文雅,有理有据,还旁征博引,从茶叶在我国的发展史到现在对民生的重要作用,说得头头是道,就连记者也满意地频频点头。
要知道,如果找到正确的采访对象,他们写新闻的工作量就少了许多,而新闻的份量则提升了一倍不止。
叶秋桐也十分高兴,有宁远院士站台,这次茶王赛想要不火都难啊!
果然,第二天,上至国家级的报纸,下到地方的市报,都刊登了黛色山庄茶王赛爆出茶王“万元户”的消息。
本身这个年代,万元户和日后的百万富翁一样都是一个吸引眼珠的字眼,而茶是国人生活中每日都要接触的必需品,大家万万想不到,原来每天喝的茶,竟然也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
向阳的茶市,一下了就火爆了起来……
后来据统农业局统计,这一年向阳茶农当季卖出去的茶,价格比往年翻了一番,每斤茶叶平均价格上浮了十元以上,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个产业的活泛,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什么制茶机、空调、甚至产茶区猪肉的价格,都有所上升,因为制茶的茶农多了,需要雇请的采茶工人也多了,自然生产生活资料也是水涨船高。
这些都是后话。
当天的茶王赛和拍卖会结束后,叶秋桐自是宴请宾客一番。
吃的宴席与茶叶也都有关,什么茶叶虾仁、清蒸茶鱼、铁观音炖鸡、茶香银鱼羹等,把茶叶的养生功效与食物的美味结合起来,达到了浑然天生的效果,让大家吃得赞不绝口。
亲自安排了宁远的座席之后,叶秋桐便先回山庄里查看母亲的状况。
赵文倩一脸疲惫之色,看着好象刚醒来,其实自从叶秋桐走后,她就一直睁着眼睛,陷入了回忆之中。
叶秋桐见状,有点担心,还摸了摸母亲的额头,见没有发烧,便问她还有其它难受没有?
赵文倩让她不用担心,说她只是这段时间筹备茶王赛太累了,才会被太阳一晒就受不了。
叶秋桐便和母亲说了黛色山庄的茶获得特级茶王的喜事,又说特级茶王拍出了三万元一斤的高价。
赵文倩对拿到特级茶王其实是挺有信心的,听到这个喜讯也不出意料,但是听到特级茶王被拍出三万元一斤的高价,也是吃了一惊。
52书库推荐浏览: 江陌南 年代文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