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朗握紧了手中的茶杯,“是我促成的。”
“谢谢。”沈丹遐轻笑道。
徐朗愕然,小心试探地问道:“你不觉得我出手太狠辣了?”
“谢家人做得那些事是你平白诬陷的吗?”沈丹遐问道。
“当然不是。”徐朗立刻否认。那些证据,他收集许久,只不过是为了沈丹遐提前发动罢了。
“那你就不是出手狠辣,而是惩恶扬善。”沈丹遐不会是非不分,她虽有时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吃点小亏息事宁人,但并不是万事都会忍气吞声的,何况徐朗此举明显是为她讨公道,她又不是白眼狼,也不属狗,她领他的情。
徐朗笑了,松开了握杯的手,道:“小九妹,今年端午节举办龙舟大祭,记得去看。”
“哦。”沈丹遐颔首答应,一时之间,没去想徐朗为何让她去看。
------题外话------
春运期间的票难订,我要去长沙复查,一张票也抢不到。哎,过年过得累。
☆、第一百四十三章 柏宽出事
谢家出事,牵涉了不少人,皇帝趁势将一些官员贬职的贬职,削官的削官,这样就空出一部分位置,会钻研的沈穆轲升官了,足足升了一级,从吏部侍郎升任正四品吏部右侍郎,正四品。
锦都是权贵的聚集地,正四品属于低级官员,不过吏部右侍郎这个职位的,却不容小觑。吏部管的是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物,吏部尚书之下,最大的就是两个左右侍郎,吏部右侍郎是实打实的实职。
沈母大喜,觉得家门有幸,开了祠堂告慰先祖。凑巧的是沈穆轲任职书下来的第二天,是大早朝,沈母为了表示隆重,也为了表示高兴,让家中所有人都穿戴一新欢送他。
次日寅时初,沈丹遐打着呵欠,满脸倦意的进了三房正院的门。陶氏一看她这样,心疼坏了,“乖乖忍忍,一会睡回笼觉。”
沈丹遐捏着帕子擦去眼角因打呵欠流出来的眼泪,问道:“娘,二哥三哥怎么还没过来?”
“我让他们直接去萱姿院了。”陶氏牵着沈丹遐的手,带着她往外走。
半道上遇到了沈柏密、沈柏宯几兄弟,“三婶(母亲)。”
陶氏微笑颔首,沈丹遐唤道:“二哥哥,三哥哥,四哥哥,五哥哥,六哥哥,早上好。”沈柏宽和沈柏实不见踪影,自从沈柏宽参加送春宴后,出门的频率更高了,三天两头的夜不归宿。
“九妹妹(妹妹)早上好。”沈柏密等人齐声道。
陶氏带着这一群孩子进东居室,沈穆载、林氏、沈穆轼、周氏并沈丹蔚姐妹们已然在座,彼此见礼落座,周氏皮笑肉不笑地呵呵两声,问道:“三弟妹,三弟呢?怎么没跟你一起过来?”
陶氏整了整衣袖,似笑非笑地道:“二嫂子是喝了海水吗?连小叔子房里的事也管。”
这可不是什么好话,沈穆轼恼怒地瞪了周氏一眼,周氏讪笑道:“我就随口那么一问,没想管你们房里的事。”
陶氏嗤笑一声,移开视线不理会她。
过了一会,沈母过来了,见众人都到,却不见沈穆轲,不满地剜了陶氏一眼,怪她拢络不住男人,全然忘了她昨夜借口沈穆轲升官,身边没人伺候,把身边一个叫绢绣的二等丫鬟赏给他。
足足又等了一刻钟,折腾半宿的沈穆轲,面带些许倦意,身穿四品绯色官服,腰系金带,佩药玉、云鹤花锦绶和两个金绶环走了进来。都说相由心生,纵然沈穆轲容貌长得好,可沈丹遐看了,觉得他丑陋无比。
“三儿。”沈母笑得满脸菊花开。
“母亲。”沈穆轲行礼,“儿子给您请安。”
“快快起来。”沈母上前扶起了他,拉着他的手,在罗汉榻上坐下。
母慈子孝了一番,婢女送来了步步高升汤,沈母端起碗,笑道:“我儿,吃一碗高升汤,从此官运亨通。”
“谢母亲。”沈穆轲接过碗,将一碗温热的高升汤喝完,“母亲,我去上朝了。”
“好。”沈母领着一大家子人送他出门。
到了萱姿院外,沈穆轲停步道:“母亲请回。”
沈母也知不合适送他去二门外,道:“老大送送你弟弟。”
一直当背景板的沈穆载应了声是。
把沈穆轲送到二门,看着他上了轿,一家人都散了,各回各房,可这天注定没有好觉睡,沈丹遐脱了外裳,躺在床上正迷瞪着,侍琴匆匆进来,“姑娘醒醒,姑娘醒醒,出事了,出事了。”
“谁出事了?”沈丹遐打着呵欠问道。恶意地揣测,难道沈穆轲的轿子坏了,他摔出来嗑掉了牙?
“大少爷和七少爷出事了,老太太让大家都过去。”侍琴道。
沈丹遐坐了起来,“他们出什么事了?”
“大少爷和七少爷是被小厮抬回来的。”侍琴边挽帐幔边道。
锦书拿起搁在衣架上的衣裳,披在沈丹遐肩头。沈丹遐掀开锦被,“倒杯茶水来。”今日这回笼觉是睡不成了。
沈丹遐猛灌了两杯茶,让自己清醒些,又重新穿上外裳,梳了头发,去了三房正院,进门就听陶氏在跟招财抱怨,“我们不是他爹娘,又不是大夫,折腾我们过去做什么?”
52书库推荐浏览: 夜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