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叹了口气,“榳儿,以皇后娘娘的手段,令苑恐怕凶多吉少。”
“她的尸骨会埋在什么地方?”高榳也知道赵后不会放过自己的生母的。
陶氏摇头,这个她真不知道,梦里她和赵后的交往不多,今生就更少了。
“我去找父亲,父亲有可能知道。”高榳起身道。
陶氏一把抓住他,“不,他不知道,你不要去找他。”
“母亲?”高榳回头看着陶氏,陶氏的反应太过激烈了。
陶氏紧紧抓住他,“榳儿,不要去找他,他会害死你的。”
“他会害死我,怎么可能?”高榳坐下皱眉问道。
陶氏犹豫片刻,道:“榳儿,他之所以会救你,不是因为他忠于皇上,而是他爱慕赵后,他和赵后之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情爱纠缠,如果他知道你怀疑自己不是赵后的儿子,他会将这事如实告知赵后,到时候,你就危险了。”
高榳惊愕地张大了嘴。
“榳儿,你答应我,一定不要去找他问这事,你可以去找皇后娘娘身边的其他人小心的查问这事,但千万不要找沈穆轲,他对皇后娘娘忠心耿耿,绝不会背叛她的。”陶氏抓紧高榳的胳膊,“榳儿,万事以性命为重,切不可冲动。你的生母不会愿意你以性命为代价,为她找寻尸骨的。”
高榳看着神情紧张的陶氏,心中一暖,唤道:“母亲。”
“榳儿,你答应我,你答应我,答应我。”陶氏急声道。
“我答应你,我不去找他。”高榳正颜道。
陶氏放心地笑了。
“母亲,还有就是地动的事,我想告诉父皇,可是空口无凭,父皇不可能相信我。”高榳苦恼地道。
“我也怕人说我妖言惑众,才什么都不敢说的。”陶氏无奈地道。明知天灾即将降临,却什么都做不了,这让人很沮丧。
母子俩愁眉不展,这时,外面突然传来骚动声,接着又听到招财大声道:“太太,三姑奶奶回来了。”
“这孩子,大着个肚子,不安生在婆家养着,跑回娘来做什么?”陶氏嘴里抱怨着往外走。
高榳心念一动,道:“母亲,让小九妹进来,一人计短,三人计长,或许小九妹能为我们解决难题。”
陶氏迟疑了一下,“好,我叫她进来。”
少顷,沈丹遐就随陶氏进来了,看到高榳在屋里,沈丹遐眸光闪了闪,“榳哥哥,你又来喝乳香茶啊?”
“是的。”高榳笑道。
沈丹遐坐下,陶氏往她背后塞了软枕,“靠着。”
等陶氏坐好,高榳继续了刚才的话题,因沈丹遐已猜到陶氏和高榳都重生的人,他们说会发生地震,那么就肯定会发生地震。沈丹遐没有亲历地震,但曾参加震后的救援工作。
地震过后满目疮痍,眼见之处一片狼籍,残垣断壁,不忍直视。沈丹遐也赞同他们的意思,事先示警,当然她也不想他们陷入流言蜚语之中,沉吟片刻道:“我在前朝章大才子的手稿中曾看到过有关地震,地动的描写,和现在发生的很相似。”
“手稿在哪里?”高榳急切地问道。
“我一会回去找出来,让朗哥哥拿给你。”沈丹遐笑道。
“好,你找出来就让徐朗拿给我,事情紧急,动作要快。”高榳郑重地道。
“我知道,我这就回去。”沈丹遐起身道。
走到门口,沈丹遐停步回头道:“榳哥哥,你跟皇上说时,可以给皇上一个建议,就说是祖宗托梦,近来京中有大事发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之类的话。”
“为何?”高榳不解。
沈丹遐睫毛微微颤了颤,道:“地动是天灾,被有心人利用的话,会变成天谴。”沈丹遐突然想起史书上的一段记载,有位帝王在位时,发生地动,为平息民怨写了罪己书。
高榳明了,笑道:“多谢小九妹提醒。”
沈丹遐莞尔,开门走了出去,回徐家去找那本章善聪的手稿。陶氏又嘱咐了高榳几句,才将他送走。看着高榳远去的身影,陶氏唇角上勾,几不可闻地说了句,“沈穆轲,你的死期终于到了。”
沈丹遐回到家里,不多时就找到了那本手稿,翻到记载着地震的那一页,上面写着“井水静而无波,突浑如泥浆,泥渣上浮,势必地震;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去如缕,蜿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此为地震云也;时值盛夏,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受冰雪,冷气袭人,此乃地龙翻身之兆;飞鸟不回巢、鼠白日而出、犬缩尾吠叫、鸡敛翅贴地,即震势将至;遇此些情景,急宜趋避,以防不测之灾。”
手稿找到了,沈丹遐立刻让莫失将手稿送去给徐朗,让他转交给大皇子高榳。这种利民又利己的功劳,多多易善。
拿到了手稿的高榳也没有耽搁,立刻去找皇上;得知皇上在启仪宫,高榳虽已怀疑赵后不是自己的生母,可他听从的陶氏的劝,这事日后就算有确凿证据,他大权在握的那天,也不能将这事公之于众,他今生今世只能当赵后的儿子。
高榳收拾好心情拿着手稿进了启仪宫,向皇上禀报了这件事。皇上看着手稿中的记载久久不语,赵后却训斥他道:“我看你是读书读糊涂了,这些无稽之谈你也拿来禀报你父皇,简直是愚蠢之极,也不知道你那些先生是怎么教你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夜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