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誉仔细回想不多的记忆。
“我记得母妃说,十一娘长得很像她生母,长大后会很漂亮。”
韶王的心情不算差,但也明显称不上好。
他是对庶出的几个儿女没有那么多的慈爱。当初的意外,他只能保下三个孩子,余下的庶出子女,他自然知道要么死要么充入罪奴。但他平反后头一件事,就是恳求天子释放关在掖庭的三个孩子。
当年留在宫里的钉子传话说,除了九娘、十郎、十一娘,余下的孩子全都被处死。这三个孩子因为年纪太小,进了掖庭。
时过境迁,钉子已经废了。连孩子也只剩下侥幸活下命跟着逃到南方的十郎,九娘失踪,十一娘几年前病死。
听赵誉说起发妻曾经说过的话,韶王脑海中这才晃过一张脸。
“十一娘的生母,是嬗姬。”他说道。
韶王话音落,书房的门被敲响。
赵臻应声,门从外面推开,一探子模样的男子躬身走了进来。
“王爷,都查到了。”
“胥九辞的那个义女,的确是从掖庭带出来的。王爷曾有一妾,名阿嬗,教坊出身。嬗姬和胥九辞关系不错,彼时胥九辞还是教坊使。有教坊的老人证实,当年的确很多人觉得那孩子,长得像嬗姬。只是当时的胥九辞咬定她是个阉奴,养在身边以阉伶教养,所以并未察觉出什么问题来。”
书房里又一阵沉寂。韶王陷入沉默,赵元棠和赵誉也是四目相对,满脸震惊。
唯独赵臻,想着那个失了父母照顾,却仍旧光彩照人的少女,心里明白胥九辞那人对她是真的很好。
因为阉伶,对一个因罪充入掖庭的女孩,是最容易被胥九辞保护起来的理由——
阉伶不会变声,终其一生,都保持女孩般的音色,容貌也往往偏柔和。
“但调查下来发现,天禄十一年的时候,吐浑兵攻破京城,教坊里的人逃的逃,被俘的被俘。那位小娘子似乎曾被人掳走过。”男子说道。
韶王蓦地瞪眼。
男子又道:“直到一个多月前,小娘子才出现在汴都,同行的就是谢老先生跟老先生当年收的徒弟。”
听到这些,屋子里的人都沉默一刻。
“他们是如何走到汴都的?”赵臻忽的问道。
“这个……一时还没查到。只是大约能猜到,是关外有人帮忙送了他们一程。毕竟大胤通往关外的路,直到和吐浑议和,才重新通畅起来。在那之前,除了商队,无人敢冒死经过吐浑人占据的地方。”
屋子里的人点了点头。
赵臻拧眉半晌,忽的看向韶王:“父王准备接十一娘回来吗?”
天色放亮的时候,东跨院的主屋里有了起身的动静。
不过月余,从前清冷的东跨院越发有了人气,小院子里廊下挂着几盏素面灯笼,婆子起早就吹面了里头的蜡烛,这会儿正悬在廊下随风摇晃。
廊那头,已经胖了一圈的狗崽撒腿噔噔噔跑过,在房门外两腿直立,两条前腿不住挠门。
院子里洒扫的婆子们忍不住笑开,就见门拉开,狗崽踩着门内丫鬟的脚背,一溜烟跑了进去。
丫鬟“哎呀”一声,婆子们笑盈盈地打趣两句,就见门后,穿着织锦长罩衫的少女抱着狗缓步走了出来。
“小娘子。”
一院子的下人齐声问安。
赵幼苓微微颔首,伸手的丫鬟已经捧来了白狐裘衣,见她走到廊下,忙展开披上。
“义父醒了吗?”赵幼苓问。
“一个时辰前主子爷就醒了。”
赵幼苓秀眉蹙起:“他又不好好睡。”
下人们不敢应答。
赵幼苓抱着狗就走,嘴里吩咐道:“将早膳都送到义父房里。我陪义父用早膳。”
仆妇得了眼色,忙躬身往厨房去。
等赵幼苓走到胥九辞的院子,早膳已经跟着端了过来。
胥九辞哭笑不得地看着作势要盯着自己用膳的义女,不得已搁下手里已经看了一个时辰的簿子。
早膳是粥配胡饼,父女俩吃得了粗的也吃得了精,倒是相对而坐,就这么几下吃完了桌上的东西。
赵幼苓搁下勺子,眼角一抬,扫过胥九辞手边的簿子。
“陛下不是命义父在家好好反省么,怎么手头还会有事?”
胥九辞接过承恩递来的帕子,擦了擦指尖:“司礼监是十二监之首,主管天子文书、印玺、宫内礼仪诸事。陛下只要一日不撤了我的官职,我一日就是他身边的掌印太监。”
赵幼苓心疼道:“若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义父还是先暂时放一放,免得身上不舒服。”
她说完,又恼了韶王:“义父应该在他脸上多打几拳,省得他又出来祸祸人。”
胥九辞难得展颜笑了笑。
他把簿子往赵幼苓手里一递:“看看。”
赵幼苓吃了一惊,稍稍迟疑,见他点头,这才接过簿子展开。
那其实也不算是簿子,只是因密密麻麻写了许多。
从吐浑左贤王与戎迂大可汗结亲,特勤叱利昆迎娶了左贤王之女娜仁托雅,写到叱利昆护送废太子赵昱回大胤后返回戎迂不久,娜仁托雅诞下一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奶油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