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是后话了,眼下,姜可可正打算把之前写的那本《颗颗未来漫游记》的手稿寄到G市出版社。
这本书从她还在塘边村没有回城的时候就计划写了,回了B市之后也陆陆续续在写,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差不多就写完了,一直在等个契机出版,眼下她通过英语读物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正是出版的好时候。
当然,这次她有个私心,在书中提到了江寄余厂子的扩音器和小盒子收音机。
从G市回来后,江寄余便投入到了建好的厂子里,在里面忙得如火如荼。
因为早期的准备和措施,江寄余的扩音器和小盒子收音机生产得很顺利,拆分零件的流水线作业保证了产品的设计不外露,设备的先进让生产过程更为顺利和安全,而因为大部分工人都是在厂子周边的农村招工,也让厂子不会受到‘地头蛇’的骚扰。
他还从三水大学把陈相之等交好的几个朋友周六末给挖过来上班做技术指导,经济学院那边也给找了‘兼职工’。
这些人都还只是念大二,学校虽然有补贴,但是想手头多宽裕是没有的,江寄余开得工资高,又是以实习的名义,而不是在街头做个体户,是坐‘办公室’,这让他们也很满意,也乐意周六末过去工作,顺便还可以为自己积累一些经验。
于是,初期的领导班子江寄余就这么给忽悠过来了,应对目前的生产完全没问题。
江寄余对自己的扩音器和迷你收音机非常有信心,有自己南下那段时间弄的资金(是的,不仅帮姜可可赚钱,他自己南下也利用空间和地方差价赚了不少),以及Wilson的投资,资金很是宽裕,第一批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不少。
这让厂子不少人担心卖不出去的问题,他们这些泥腿子好不容易成了工人,可别那么快就打回原形啊,而且厂子福利不错,他们还是很希望能一直盈利下去的。
结果最后的销量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第109章 广告
一九七九年年冬, 随着国家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推进和政策等原因,老莫夫妇得到了下放这些年的工资补偿,按照每月的工资补贴,总共获得差不多快两万块的工资。而这还不是个例,社会各界平反回来的,大部分都有工资补贴,当然有些数额没有这么高, 有些也没有三水大学这么及时发放,不过都是多多少少给了补贴。
对于江寄余来说,这个时候给教师们发放补贴,真的是他腰带式教师扩音器推广的好时候。
不过因为他这算是私人办的厂子,要卖产品还得自己来。
产品生产好了, 如何推广出去也是个问题。
江寄余把目光放在了报纸上。
姜可可说的几点零碎信息就是关于广告推广的, 而现在用电视机推广不太实际,电视机还没普及,最为普及的是报纸。
然而自从文革之后,报纸是不接广告的, 到现在B市没有一家报纸刊登过广告。
江寄余对此也不在意,亲自找上B市一家日报,跟里面的总编辑交谈。
日报的总编辑周石是七七年恢复了职务的,重新接任这个职务之后,发现报社其实一直是亏损状态的, 而在文化运动前, 这家报纸每年是有盈余了。
恢复职务的周石也没有大展拳脚, 很多东西还是禁锢,不敢大动作,这让周石其实有些‘窝囊’,报社没有盈余一直亏损便要跟上头拿钱,跟人拿钱哪有那么容易,现在报社许多职工连福利房都没住上,条件很差了,因此江寄余找来说要刊登广告,其实报社内部人员是欢迎的,有广告便有收入。
但是有些领导担心,说上头没有明确指示,如果贸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怕是不太好。
周石也有些犹豫,然而江寄余开出了七百块的广告费。
七九年的七百块,那是很大一笔钱,尤其是现在报社职工的工资也才几十块一个月。
而且,周石看到的不是这七百块,而是七百块之后的一个又一个七百块,有了这些广告收入,那他们的报刊也能扭亏为盈,职工福利房也能建起来。
干还是不干,这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事。
“……周总编市面上现在大火的那本《情景英语》吗?不瞒您说,那本书是我未婚妻主编,当时是我去联系G市出版社出版的,而在G市出版社出版前,这本书还曾经联系过B市出版社其他出版社,但是他们都是以上面还没明确批准而拒绝了,结果G市出版社出版了,不仅没有惹到麻烦,现在还实现了出版社的盈利状况。”
《情景英语》那本书周石当然知道,他家里就有两本,一本是他买的,一本是正在念高一的儿子买的,当时刚出现在市面上还差点卖断货,是后面增加了刊发量他儿子才买到。
当时他也隐约听说过B市出版社这边似乎特别痛心让G市出版社捡了漏,原来竟然是这个原因吗?
又看眼前这个年轻人,他应该只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但是却是一脸镇定地跟他说这件事,仿佛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什么可紧张害怕似的。
难不成是他老了才不敢拼不敢闯?
周石想到了报社的财务状况和每次跟上面申请拨款时各种千难万难,咬咬牙,“成,登就登!”
大不了他就再被停职一次,也好过这样没有建树窝窝囊囊!
52书库推荐浏览: 为我撩人 年代文 穿书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