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臻端在案前看书:“知道了。你且去安排。”
韩誊半晌才抬头起来,假装失忆一本正经问:“哪个小娃子?”
大兴啧啧舌。
您还装呢。
今儿上午的事儿他回来就听说了。
不是丫鬟们多嘴,她们只是小声提醒,孩子是个女孩儿,高神仙捏脉、扎针时别将她错当成男孩儿来医治。
哦,是个女孩儿呐。
啥?是个女孩儿?
那园子里一滩汪汪井水,以及一块块破布,是从她身上拔下来的?
……
得,世孙公子演技高,性子沉,咱不能拆台。
大兴极力配合他的表演:“回公子,我家郡王今早带回宁王府的小难民,不知柏公子进府时被这孩子冲撞到没。”
“没啊。”一口否定!
韩誊低头吃点心。
此等囧事不能成为公子誊的黑历史。
大兴不敢再腹谤,提着衣角躬身退下。
韩誊坐了片刻最后道:“我改日再来找你。”撂下这句话就潇洒转出了宁王府。
☆、下课,吃饭
话说宁王府伙食好。短短数日,陈小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起来。扎道姑头,穿上丫鬟们裁制的暗色灰纹衣。
怎么看,都是个秀气的男孩子。
在宁王府住了五六日,照料她的小姐姐们渐与她熟络,得空儿时会找她说话,都是问一些家常的小问题,譬如,“小笙,你爹你娘呢?”,“你还有其他兄弟姐妹吗?”,“白水城真的有十分贫苦?我自小就在宁王府,没见过外面……”
姐姐们也才是十四五的年纪,话夹子一打开便收不住。
陈小笙想了半晌,最后毫无头绪的摇摇脑袋,呆萌道:“我不知道。”
“哦,是这样,二爷说等你病好了便将你送回白水城去,你若不知道爹娘,可还记得家?”
摇头。
她们叹口气,逗留半天,啥也没问出来。
午后,大兴去给秦臻回话。
白水城属官来的探报。
白荷村陈小笙,旱灾前,其父母双全,贫农,家中一亩三田。
是了,他还有个胞妹,叫陈小稞。
大兴皱眉道:“爷,这娃子怕才是小稞,他俩互换了户籍,她那哥哥陈小笙许是走散或是死了。”
“她爹娘呢?”
“难民进城在郊外被周将军拿住,妇孺待定,男子被圈走。可押运名单中没有她母亲和哥哥,只有他爹。”
秦臻起疑:“难民都遣散回原籍贯?”
“没。”大兴回:“部分难民发配边界玉门关。陈小稞她爹在列。”
秦臻闻言,从书册中抬起头来,起眉,不解想。
“是父亲的意思?”
大兴:“圣上默许。”
白水城土地贫瘠,不宜耕种。圣上早有意向将白水城改建为屯田军所在。
可大部分白水城子民是前朝遗民,落叶归根,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若不是大旱天灾将至,他们是绝不会轻易大片迁徙往北的。
既然他们自己出来,那就别想轻易回去。如若执意要和朝廷作对,那就去边关反省好了。
陈老爹命里犯拙,死了儿子和媳妇,还丢了最后的闺女,心灰意冷躲在那群刁民后头暗自神伤,就这样无端顶罪。
——
只因刁民在军爷跟前直言不讳,白水城不能被屯田军占领。
“所以,她爹被发配边关”秦臻问。
大兴点点头:“陈小笙现在,哦不,小稞现在就相当于遗孤,那白水城她是回不去……”
秦臻打断大兴纠正:“她就是陈小笙。”
“爷?”
秦臻:“天灾当道,她要是女儿身有诸多不便,陈小笙挺好的,至少她还有几分俊气,不闹腾。户籍就先那么用着。”
“可是爷,她迟早会长大,女扮男身这种事儿是戏文,小的觉着瞒不长。”
秦臻摇摇手指:“不用长,三十日就好。”
这三十日内将她安排出去,找一份活计自供自养,余生不愁吃穿,也,也算聊表秦臻的心意。
毕竟,白水城改为屯田军是父亲最早提出的。或多或少,和他有瓜葛责任。
“那将她留在咱们府做个二等丫鬟,或是让她去伺候三小姐,六小姐……”大兴话还没说完,被秦臻一口气打断。
“不行。”秦臻语气坚决而果断。
“她不能留在宁王府。”秦臻说,“本王自有安排。”
秦臻总觉得韩誊对这丫头,有另外的意思。
秦臻心里打算着看是送去官铺当学徒还是送进宫当乐童,许去杂耍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天天肉菜,顿顿乌鸡汤。
喂养得陈小笙连枯燥的黄干头发丝也变得油光顺滑起来。几日后,韩誊来宁王府找秦臻。恰巧馨月领陈小笙来见秦臻。
天时地利人和,三人打了个面照。
陈小笙向秦臻拱手作了一个揖:“谢郡王救命之恩。”
多说好话的孩子有糖吃。
这是馨姐姐教的,见到宁王要作揖叩拜,多谢他出手相救。末了宁王还要安排你余生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骨米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