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这道菜不错,你们的兔子就按月供应吧。不过,我温某做生意讲的是诚信,既然你的菜谱给我了,我就得付你银子。这就是我们之间的交易,你就不能再与旁人交易了。”温世显说完,吩咐帐房先生将火锅盆余下的货款付了,又给了这道菜谱五两银子。
高秀也没推辞,收下银子问道:“对了,我这里还做了一些豆饼,不知道贵酒楼能否用得上?”
一旁的高春见姐姐轻易地赚了五两银子,还没回过神来。直到高秀喊她将豆饼拿出来,她才急忙将单独放在包袱里的几个豆饼取了出来。
醉香楼里也有糕点师傅,当然也供应绿豆糕,不过口味却与这个大有区别。温世显点了点头,说道:“这饼不错,这道——”
“温老板,这个豆饼的做法我是不卖的,我想摆个豆饼摊,您也知道,我们家一大家子人呢,得想办法讨生活。”高秀连忙说道。
温世显活了这个岁数,也算是阅人无数,他直觉这小丫头将来不简单,也愿意与她结个善缘,笑道:“行,那我就向你买吧,先要红豆和绿豆的各一百个,以后再需要了你再送。”
那不她们今天带出来的两百个豆饼卖完了?!高秀高兴地点点头。
等出了醉得楼,高春才激动地说道:“大姐,我们今天都不用摆摊了!”
高秀盘算了一下,刚刚的豆饼一个算了一文半钱,两百个豆饼是三百文钱,除掉豆子和白糖的成本,她们赚了两百多文钱!她准备摆摊的时候,一个豆饼卖两文钱,当然这个价格定得不低。
“丑丫头,没想到你这么会赚钱!”小石头捏着手中铜钱说道。高秀帮他把拖来的兔子全部卖掉了,而且还请醉香楼把兔子的皮毛给他留回去硝制。
一同的杨大贵对高秀也是感激不已,这些日子打这个火锅盆也让他赚了七两银子!除了当年去战场收到县衙给的二两银子,他还从来没有攒过银子呢。
几人都沉浸在喜悦中,只有高秀突然拍了拍脑袋,说道:“对了,我们的柿饼还没卖呢!”
“对啊对啊,还有一袋柿饼呢!”高春也猛然想了起来。
小石头看了看人头攒动的街道,提议道:“不如我们就在前面摆个摊试试?”那柿饼他在路上偿过,味道还行,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卖。
高秀觉得可行,在前面的大街上找了个空位,将一袋柿饼摆在板车上。不过等了好一会儿还是无人问津。小石头想了想,推了推她的胳膊,说道:“要不你来吆喝一声?”
“对喔,我来!”高春听了,毛遂自荐道。随即便脆声喊道:“柿饼哟,好吃的柿饼!一文钱一个!”
而此时的高秀却被前面载歌载舞的蜜饯店吸引了。那蜜饯店应该是刚刚开业,此时聚集了许多人围观。
“秀丫头想吃蜜饯?”杨大贵顺着她的视线看去,问道。
小石头一听,说:“你想吃啊?那我去买!”
“等等,我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了!”高秀激动地说道。她回头问几人:“你们知不知道县城里最火的戏班是哪家?”
戏班?几人被问得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又扯到戏班上面去了。
高秀却是高兴地说道:“算了,等会儿我自己去打听。先把这袋柿饼给卖了。”说得容易,这柿饼根本就没人想买。
高秀见着前面有位丫鬟似的小姑娘走来,立即用油纸包了两个柿饼过去,笑着说道:“这们漂亮姐姐,这是我们家自己做的柿饼,挺好吃的,请漂亮姐姐偿偿。”
那丫鬟本来是不想搭理她的,不过对她的称呼挺满意的,见她一个乡下丫头,没由来的生出了一股优越感。她伸手接过油纸包,偿了一点,问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呀?”
“柿饼,一种水果风干制成的。一个才一文钱,姐姐要不要买一点儿?”高秀问道。
丫鬟想了想,说道:“那我就要二十个吧。”
“好勒。”高秀赶紧帮她装了二十个,递给她边说道:“回头姐姐还想要,就来这里买!”
直到那丫鬟提着柿饼走了,高秀才说:“好了,咱们收摊吧。”
“大姐,那这些柿饼又拉回去呀?”高春惋惜地问道。
高秀却是想到了别的事情,况且,这柿饼还能放好长一段时间呢,等回头做一批豆饼再来卖也不迟。收了摊,高秀带着高春去买了一些笔纸和生活用品。
回高山村的路上,几人都高秀到处打听戏班的事情特别不解,不过高秀并没有解释。倒是与杨大贵分别前,画了张图给他,让他帮忙打几个东西。
回到小草屋时,门口停着冯大叔的牛车,见到高秀,冯来财跳下牛车,一边从怀里掏出五两银子,一边说道:“那头野猪卖了二两银子,汉中堂的二公子说了,下次再有野猪直接给他送过去。”
高秀却只接了四两银子,回头又分了二两给小石头,一边说:“这次辛苦冯大叔了,对了,我们家准备在县城摆摊,所以想买一辆牛车,不知道冯大叔有没有熟人推荐一下?”整个村子里只有冯大叔家有牛车,靠着这辆牛车他家的条件还不错,所以她担心自家买牛车会让冯大叔有想法。
52书库推荐浏览: 花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