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你好些了吗?”少年满满都是担忧。
宋太子露出一丝疲倦的笑意。
“不要管我了,你说你的。”
少年犹豫了一下道。
“是,李大人和明大人都说现在是进兵的好机会,要上书给皇祖父,可皇祖父沉迷后宫,早就不理朝政多年,这分明是想叫父亲同意。”
自从宋太子夺了兵权,宋皇帝就成了虚设,或许自己也心灰意冷,每日不在上朝,而是整日在后宫厮混。
宋太子点点头道。
“那你的意思呢?”
少年显然是想好了说辞,听到父亲提问,一板一眼说了起来。
“孩儿觉得不适合进兵。”
“为何?”宋太子目光有些发亮。
“上次我们故意将一股强盗放入大周,想试试他们的反应,虽然他们一路破坏,可没几天就被剿灭,那个圣母城的郭准连口供都没要,直接捉住就杀,一看就是个狠角色。这样的人大周有多少,孩儿不知道,可是至少我们进兵大周,要经过圣母城的,到时候在他手里损兵折将,得不偿失啊。还有,那个新登基的段玉,一人一枪灭了雍王府的满门,据说连母亲的性命都不在乎,杀性这么大,甚至比那个段利还要无情,孩儿觉得现在大宋进兵一成把握都没有。再者说,刚刚平息战乱,大宋还没有修整过来,再动刀兵,实在是不妥!”
“难得你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些。”宋太子看着儿子,露出欣慰之色,接着又道,“那郭准对那些强盗直接杀掉,其实他是因为怕才那样做的。”
少年好奇地道。
“为何?”
“因为那强盗是从大宋过去的,他怕是受了我们指使,不杀强盗,万一证明了这点怎么办?不找我们算账,对不起那些受害者,找我们算账,哼!那时候大周朝廷不稳,一旦因为这件事再起刀兵,他就是大周的罪人!”
少年张着嘴,惊讶极了,还有这样的内情?
“小明,你要记住,一个人处理一件事情都有考虑的,并非全是考虑个人的得失,很多时候,就算再坏的人在某些事情上也会想一些大局,只是这个大局要根据一个人的见识决定,有的人见识多,眼光远,他考虑的会全面一些,有些人见识少,眼光浅,考虑的就会少一些。再说那个段玉,在当时情况下,他只能那么做,发动宫变,亲自灭掉雍王府满门,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压住局势,不然被灭的就是他,你明白吗?”
少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可我觉得他还是杀性太重了。”
“有些时候,我们都是逼不得已,你不杀就会被杀,你怎么选?”
少年沉默了片刻,点点头。
“父亲,我懂了。”
“小明,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孩子,我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活不多久了……”
“父亲!”少年眼圈红了,“父亲不要丢下我不管!”
“不要说这种话傻话了,你现在最要紧的是,时刻准备一个人面对一切。”
“父亲,可是孩儿还没有准备好……”
宋太子叹了口气。
“你要跟段玉学学,他一天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但他没有被痛苦打败,反而坐上了那个位置,等有一天我没了,你也要像他一样坚强,守着大宋,你明白吗?”
少年并不喜欢听这样的话,可理智也告诉他,这是事实,父亲的身体拖不了几天了。
“是,父亲,孩儿明白。”
接下来宋太子像往常一样教授儿子为君之道。
宋太子在当年夺权的时候,基本上能杀的都杀了,如今已经没有人有资格,有能力来和他的儿子争夺那个位置,他只需要儿子顺利地坐上去就可以了。
他想好了,在他临死之前,把所有的障碍都清除,恶人他来做,到时候儿子只需当他的明君就好了。
可就在这时,一人飞奔进来。
“禀告太子,不好了!大事不好!”
少年面色一沉。
“慌什么慌,什么事!”
太子点点头,儿子的这份沉稳很叫他满意。
来人却依然慌急地道。
“回禀太子,回禀公子,段,段利来了,段利他带着兵打来了!”
“什么?”宋太子忽地坐起来,“你说什么,谁带兵打来了?”
“段利,是段利!他的船队将我们的沿海包围起来了,正在打……”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宋太子打断他厉声问道。
“刚刚,就刚刚,烽火台上的狼烟升起来了,信鸽也传到了,各位大人们正往这边赶!”
“段利,段利,欺人太甚!”
宋太子大骂一句,一口血喷出来,绝气身亡。
“父亲!”
“太子殿下!”
“父亲!”少年见父亲没了气息,顿时放声大哭。
宋国国都就在海岸口,这是宋太祖的遗训,天子守国门,对宋国来说,大海就是他们的国门!
陆地上外敌入侵,抵挡不住,可入大海,宋国有最坚固最大的船,扬帆万里,畅通无阻。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吹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