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说了,叫我看着你不许你起来。”
张二牛不听张小花的,但他听张大牛的,简直奉若圣旨,说叫他看着娘他就老实地看着。
赵氏点点他的脑门。
“你怎么就那么听他的!”
说这话,张小花进来了,给赵氏看看鱼。
“娘你看,大哥抓的!”
大鱼有一斤多的样子,是河里最常见的大黑鱼,不过这地方人不咋爱吃鱼,好像受不了那种腥味。
“这么大吗,做好了给你爷爷奶奶端过去。你爷爷回来了,那么大岁数了,在外面赶车也不容易……”赵氏絮叨着靠在了墙上。
207 倾诉
“知道了娘!”张小花打断她,“我还给你挖了些野菜。娘你看。”
“挖啥野菜啊,家里的菜还不够你吃的啊,你少钻林子吧啊。对了,菜地的菜是不是长满草了?”
“娘啊,你才躺了一宿零半天,菜地再长草能长什么样?”
“你知道啥,菜地最容易长草了,一茬跟着一茬的!”
“知道知道,我去除草,你歇着吧,大夫说你小产了,需要静养一个月!”
赵氏瞪了瞪她。
“小丫头家家的,别总是小产小产的挂在嘴上,让人听了笑话啊!”
“我不说,那你歇着,你要是不歇着我就说。去做鱼了,二哥你看着娘。”张小花拎着鱼要走。
赵氏又叫住了她,迟疑了一下道。
“我刚才听你奶奶说遭贼了,咋回事啊?”
“没事,外面的柴丢了一捆,她骂街呢,被我爷爷拉走了。”
张小花随口敷衍,至于吃的米面只说是从赵大婶家拿的,反正赵大婶也确实拿来一些米面和鸡蛋了。
赵氏长出口气。
“我还以为丢了啥了呢,我告诉你们啊,不要动你奶奶的东西,可别叫她闹了,让人听了……”
“笑话!”张小花接了下去,摆摆手,“你老还是好好歇着吧,别操心了。”
赵氏被逗笑了。
“快去吧,做好了别忘了给你爷爷奶奶端过去,我喝点汤就行了。”
张小花说了声知道了,来到了后屋,满脸的轻松笑意顿时皱成了苦瓜。
她原来就不愿意做饭,单纯做饭也成,可是前期处理后期善后简直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所以她一直努力赚钱,好雇保姆。
现代化厨房她都不愿意进,更被说古代这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厨房了。
昏暗的视线,泥巴堆成的灶台,黑黝黝的看不出什么颜色来,唯一充当流水台的是水缸,上面放个板子就切菜和和面了。
一个黑乎乎的水桶,是泔水桶,几个破瓦盆,木铲子木勺子早已经看不出什么颜色。
她每次踏入都要进行一番心理建设,每次完事都是一场折磨。
所以她一定要把赵氏的身体养好,养的长命百岁!
在门口抓狂了一阵,开始刷锅,也没有什么钢丝球、洗碗巾,只有一个小扫把样的东西,干净不干净的就不要想了。
为了相对干净一些,张小花用开水刷锅,希望把细菌烫死。
烧火的时候,她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以后咋办,一直做饭吗?
天啊,那比杀了她还难受!
唉,还得赚钱雇保姆啊!
可怜的她,真是苦命!
另一边,张青山也和李大夫说上了话,就在院子里树荫下的木头上一坐,刘氏和李大夫的老伴去了屋里。
李大夫和张青山年纪差不多,生的孩子倒是不少,可是死了也不少,最后就落了一个儿子,在镇上开药铺。
也是因为这个李大夫才学了医。
李大夫的医道还是不错的,至少普通的常见内外科病症都能有药到病除,在十里八乡中也算是名医了。
张青山除了敬重学堂的先生,就是敬重救死扶伤的大夫,对李大夫的话深信不疑,他把张小花说的话简要地说了说。
“李大夫啊,孩子小,也说不清楚,我这才来问问你,我家的老大媳妇她没事吧?”
李大夫心里叹气,这事应该张老大来问才对吧?张青山问实在有点那啥了,可是也知道张家是张青山当家,张老大也就是出力的。
“差不多是这样的。”李大夫斟酌地说着,“太操劳了,又小产,女人的身体本来就弱,不养养,真的不行了。”
虽然没有张小花说的那么夸张,但也差不多。
别人家的事他一个外人也不好管,只是出于一个大夫的角度多说了几句。
张青山叹气。
“咋养啊,日子这样,比不了李大夫你啊。”
李大夫只有一个儿子,还开着药铺,没啥大的开销,日子过的自然不错。
而张家主要是因为供学生读书,负担重了。
“你也不要愁,挺过这时候就好了,读书还是有出息的,读成了那就是大人了,现在受得所有的苦都值得!”
这话张青山爱听,要不是因为这个,他也不可能这么坚持叫小儿子读下去。
可一想到小儿子要撂挑子不读了,就烦闷的厉害,忍不住吐起了苦水。
“可不是咋的,我辛辛苦苦在外面赶大车,为的啥,还不是想叫这个家过得好点,日子好点,读成了吃香的喝辣的到不到我的嘴里,兄弟们沾光也没我的份!”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吹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