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五百文就五百文吧。”
张青山松了口气,又说道。
“那这个田地能不能不按照人口分?”
张小花一听话,得寸进尺啊,这不行!
“爷爷,必须按照人口分,不然我就喝西北风了。”
“还能少得了你那一口吃的!”刘氏在那没好气地道。
“那可不一定,好年景当然没问题,要是遇上了饥荒,第一个被卖的就是我!我爹现在都说不算我了,到时候更不算了!”
张老二在那笑着道。
“行啦,就按照人口分田吧,我的那份给小五种,我也不要什么租子了。我那边也卖了一百来亩地,够我一家用的了,爹娘在这边,就当小五帮我多照顾一些吧。”
“那行,那就这样吧。”张青山点点头,看看张小叔,“小五啊,你愿意这样分吧?”
张小叔点点头。
“行,我听爹的。”
就这样,在张小花这一番话下,这个家分了。
张老大虽然没分到房子,可得了五百文的补偿。最重要的是,争取了五口人的田地,五十亩地,也算满意。
560 一对棒槌
最满意的是张老二。
这样的分发,不用他出钱给张小叔买房子了,田地虽然少点,也没有租子,但不用给张青山米粮了。
毕竟张小叔种着他的田,替他出父母的口粮也是应该的。
他只需年节回来,给父母点钱就好了。
反正他也不指望这些田生活。
兄弟之间一旦成家立业,单独过日子,就是另一种相处模式了。
这么说吧,如果紧急时刻,比如需要钱救命,应急,兄弟之间大都会二话不说互相帮忙,但要是为了房子、生活需要、穷,就很少愿意帮忙了。
有句话说的好,帮急不帮穷。
在开始老四提出凑钱给张小叔买房子,他就不太愿意,只是不好拒绝,才勉强答应,这下好了,张小叔有房子了,不需要他们再出钱了。
再顺便说一下,关于给张青山和刘氏的米粮。
张老二不是舍不得给,他并不排斥奉养父母,但他排斥,奉养父母的同时再奉养兄弟一家!
张青山和刘氏虽然要单过,但他们还是会和张小叔这个小儿子在同一个院子住,那有什么好东西肯定会叫张小叔一家吃的。
也许有人觉得不至于,但在乡下的哥兄弟之间,对这个是很抵触的。
我给父母点好东西,你天天沾光,不但你沾光,你老婆孩子还沾光,凭什么啊!
一般住在父母跟前的那个,在其他兄弟的眼里,都认为你获利最多,也应该多出些力。
在张老二眼里,张老大就是这样的,他拿回来的吃的喝的,父母不会自己独自享用,那会叫谁来,肯定是张老大了,所以,你还叫什么苦啊!
当然这话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不然就是没人情味了,至多私下抱怨几句。
张老三、张老四和张氏,也愿意这样分。
他们都已成家立业,大数目的钱财需要和家里商量一下才能拿出来的,自作主张出钱给张小叔买房子回家怎么交代,也是有点突突的。
这下好了,不用出钱,也不用交代了。
如此看来,人一定要记住,不管什么关系,就算是兄弟,能不涉及钱财就不涉及钱财,能自己解决问题就自己解决问题,实在不行再求帮助,否则除了还钱还人情外,还会叫人觉得你很麻烦!
张小叔因为背负了五百文钱有些不愿意,可大家都愿意,也不好说反对,只用还有十年时间,还有爹娘在身边,这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
接下来就是写文书,分哪块田地,每年给张青山和刘氏多少粮食、钱,还有衣服之类的,这些具体的细节。
等全部都敲定好了,大家都没有异议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的时候。
在他们写细节的时候,赵氏和张小花就去做饭了,正好文书写完吃饭。
吃过饭,该走的都走了,道远的留下来,住一夜,第二天走。
张小花和赵氏收拾完了,回了后院,趁着天色还早,开始收拾东西,省的搬家的时候拉下。
“你们收拾这些干啥?”
张老大坐在屋外的土坯上说,语气有些不好。
“收拾好搬家啊。”张小花道,“破家值万贯,这不是你说的吗?”
“搬家,你往哪搬?!”张老大没好气地道。
他有些后悔让出了房子了。
张小花笑了。
“当然往果园搬了。明天,找几个人把果园的窝棚再弄一个,你和我娘去那住吧,我小叔他要是还愿意在果园做工就和赵大叔睡一起,这样,你们长期在果园住,赵大叔也不用总在那盯着了。”
“你说的可真轻巧,再弄一个,有那么好弄的吗!”张老大瞪了她一眼,“还有,那么分家是你自己想的,为啥说是听我们的?”
张小花听到这也火大了,过去啪的就将手中的一个破泥盆摔在了张老大的面前,破泥盆顿时粉碎。
张老大吓了一跳,跳起来气道。
“你干啥?”
“我要反天!”张小花毫不畏惧地对着他吼,“你是不是有病!你刚才咋不说,现在来找我撒气了,有本事你现在就去前院说不愿意啊!我告诉你,田地还是我争取的呢!你咋不说!”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吹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