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了两个字张青山就使劲咳嗽了一声道。
“小花说的是,回去弄点干粮。老大,你去吃饭,吃完饭歇歇,等她们娘俩弄好干粮我们就走。”
张老大嗯了声出去了,赵氏也被张小花拉走了。
“你咳嗽啥?”刘氏不满地道,“她干的好事还不行我说?”
张青山没好气地道。
“我就知道你要说,你说那干啥,叫他们打起来,你就好了?”
“就该好好收拾收拾她!你看哪个老婆背着自己的汉子拿钱的?这样的败家娘们就不该要!”
“可行了,别整那没用的了!你叫他们打起来,谁和我去找小五,谁去和跟小五把那个人找回来。我告诉你,消停的,别没事整事,小五坑了那么多钱可还不知道咋整呢!”
刘氏有些不甘地道。
“我看她上哪拿钱去!”
别看小儿子闯了这么大祸,可是在她眼里这都是那个骗子太缺德了,小儿子还是个好的。
但赵氏就不一样了,儿媳妇,千好万好只要有一个不好那也是全不好,没办法,不是自己生的养的,没法当做自己的人。
再加上这段时间,赵氏不像以前那样听话,那样任劳任怨,自然是左看右看怎么看都不顺眼,不但不顺眼,还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因为分家这个事已经叫她算在了赵氏身上。
如果不是分家,她能这么累吗?
如果不是分家,她能这么操心吗?
如果不是分家……小儿子能遇上这样的事吗?
是的,这时候,她也把小儿子被坑算在了赵氏身上。
小儿子为啥被坑,还不是为了钱,为啥为了钱,还不是为了买房子,为啥买房子还不是因为分家,那为啥分家呢,自然是赵氏教唆的!
真是越想越觉得对,越想越对赵氏不满,越不满就越想将赵氏立刻马上休掉!
要么说刘氏也是个奇葩,这时候还脑补出这些来,简直是戏精的戏精!
659 最好别找事
“小花啊,家里一分钱都没有了,上哪给你爹找钱去啊!”
回了果园的家,赵氏急的都快哭了。
“娘,这还有些钱,你拿去给爹。”
“你咋还拿钱回来了?”
赵氏叫闺女回来可没说刘氏病了,闺女拿钱回来干啥?
“你叫我回来我以为有什么大事,就拿了些钱,不过不多。”张小花说着将钱拿出来给了赵氏。
都是零碎的银子,加起来有五六两的样子。
赵氏神情复杂。
“小花啊,这是你积攒的工钱吧,等把钱要回来就给你。”
张小花安抚地拍拍她的手。
“娘,现在别想这些了,把小叔的钱追回来再说其他的。”
赵氏嗯了声,摸摸她的头。
“小花真的长大了。”
张小花好笑,她一直很长大了好不。
接下来娘俩开始做干粮,烙的葱花饼,荞面和白面两掺。
热水活了面,擀的薄薄的,撒上葱花香菜和盐,烙熟了就可以了。
葱花饼吃着有滋味,还能放时间久一些,很适合出远门吃。
弄完了葱花饼,赵氏又切了几个咸菜疙瘩,就是腌制的芥菜疙瘩,切成丝用油炒了,拿油布口袋包了,这样,葱花饼吃完了,在外面买干粮拿出来就着咸菜吃就可以了。
赵氏做这些的时候,张小花烧了锅开水,把装水的皮袋子洗了烫了,装了满满两袋子开水,用结实的麻绳捆住袋子嘴,麻绳做的很长,这样可以背在身上。
除了这些,还有雨伞鞋什么的。
其实乡下人出门没这么多讲究,不过是拿几块干粮往怀里一揣就走了,或者拿双鞋往怀里一揣。条件好的会揣上些钱。
张小花还临时缝制了个背包,将零碎塞进了背包里。
张老大毕竟是爹,不管是不是亲爹,还是有那么多毛病,她还是希望这些东西能叫张老大路上过得好一些,平平安安地回来。
“娘,要不,给我爹煮几个鸡蛋吧。”
张小花看看东西对赵氏道。
赵氏怔了下才道。
“你看看我都忘了!我还腌了一些呢,现在可能不太咸,正好给你爹煮了路上吃!”说着去煮鸡蛋了。
娘俩终于准备好了,拿着来到了村里的家,张老大睡了一觉,精神不错,张青山也准备了些东西,毕竟经常跑外,知道带什么。
“爹,这是给你带的。”张小花把包和水袋给他。
张老大看着双肩包很稀罕。
“这是你娘弄的?”
赵氏道。
“是小花弄的,我哪弄的了。”
张小花笑了。
“我看主家他们弄了,我就学了,这个不难,就是给包袱缝两个带子。爹,你背上试试。”
张老大背上,还别说真的挺不错的,双臂可以灵活自由,还不觉得负担。
“这个好,你主家脑袋瓜子还真是好使。”
“爹,这哪是主家想的,是主家的丫头想的。”张小花道。
张老大嗯嗯了两声,谁想的他是不在意,这东西好用就行。
张青山见了也觉得好,看了看挺简单的,就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吹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