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君没想到张小花连这个都知道,就有些不满。
“那你为什么不早说?要是早说早就弄出来了!”
张小花道。
“这地方我没见到有杜仲树啊,我以为不能种呢。”
在现代,北方虽然栽种了,可都是作为观赏,这里的冬天很冷,她不确定能不能种,反正她是没看到。
另外就算知道这东西可以当橡胶用,做轮胎,但具体怎么做她也不知道啊,当年看的,发明火药烧制玻璃大炼钢铁才是是主流,还没看过哪个猪脚去熬杜仲胶的。
没想到古人竟然自己摸索出来了。
这件事也是巧合,有人在自家院子种了些杜仲树,作为观赏,没人去管它,偶然间被孟子君找的一个车轮工匠发现了。
古代的车轮除了木头就是铁,这个工匠和车轮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被张小花的自行车车轮难住了,心里很是不服气,就到处找原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杜仲树凝固的液体,有了灵感。
接下来又是几个月的研究实验,不断尝试,才有了现在的这两个轮胎。
“人才啊,不,是天才!”张小花听完了啧啧称赞,“这就是伟大的发明家啊!”
孟子君听懂了,不以为然。
“一个工匠而已,算什么人才,还天才,你还真能抬举他。”
张小花鄙视地看着他。
“孟子君,我告诉你,这个世界将来就是靠这些工匠来改变的!不是那些坐而论道的穷酸书生!”
孟子君当然不信,下巴一抬。
“看,你说的改变世界的人在那呢?”
张小花见远处,几个人瑟缩在寒风中,不时擦擦鼻涕,跺跺脚,正往这里看来,她知道孟子君的意思,这哪像是改变世界的人,是叫花子还差不多。
瞪了他一眼,张小花跑了过去。
“你们谁发现杜仲能熬胶的?”张小花问。
为首的一个看上去很苍老的人忙道。
“是小的发现的。”
声音听起来挺年轻的,怎么这么老?
“你很厉害!”张小花由衷地称赞道。
那个人很是不好意思地笑了,感觉被一个小姑娘夸赞有点奇怪。
“小的世代都是做车轮的,算不得什么,算不得什么。”
“你错了,你这可是了不起的发明!”张小花见他们冷的不行,就道,“咱们进屋说话。”带着人往屋里走去。
这些工匠看向孟子君,自然,在他们眼里,孟子君才是主人。
孟子君点了下头,这些人这才跟着张小花走了。
这叫张小花有些郁闷,本姑娘想做个好人都不行,真是的!
进了屋,张小花叫人端上热面汤和点心,让大家坐。
“不用,站着就好,站着就好。”
张小花也不勉强,询问着他们情况。
发明杜仲胶的这个男人叫王阿大,跟在他身后的这几个人除了两个是他的学徒,另外三个是他的兄弟。
王阿大今年不到三十,日子过得本来不错,只因为父母相继生病,把家底掏空了,还欠了不少外债,日子这才败落了。
和现代一样,小病穷半年,大病要人命,古代更是如此。
如今王阿大和三个兄弟守着自家的车轮作坊度日,好在手艺不错,过得虽然艰苦,但还能活下去。
也因为手艺好,这才被孟子君叫去弄自行车,而这一弄就是大半年。
孟子君开口道。
“我找了好几家车坊,就他们做出来了,其他的还没有,不是卡在链条上,就是轮子上。”
这个孟子君做事还是挺靠谱的,张小花点头。
“你做的很好,待会会重重赏你。”
孟子君怔了下,无奈地施了一礼。
“谢姑娘赏赐。”
王阿大几人都很惊愕,没想到这里的主人竟然是这个小姑娘!
张小花这么说自然也是给他们听的,你们要感谢的人是我,不是那个家伙!别看我年纪小,但我可是这里的老大!
“杜仲胶不但可以做车轮,还可以做鞋底,还有其他的东西,是很赚钱的,你们愿不愿种杜仲树?”
731 人才是要呵护的
种树?
几人都有些懵,但王阿大明白了。
“姑娘的意思是,要熬很多这种杜仲胶吗?”
“是啊,做车轮需要好多的。”
“要造好多这样的车?”王阿大的一个兄弟忍不住道。
“当然,造得越多越好,也许将来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个!”
可惜张小花的展望未来没得到支持,就被浇了一盆冷水。
“姑娘,杜仲胶做轮子是好用,可是,这个自行车却是不太实用的。”
“为啥?”
王阿大解释了半天张小花才明白,是成本的原因。
要好多好多的杜仲液体才能熬出两个轮子的胶,他们之所以这么久才弄出来,一个是实验占去了时间,另一个就是收集这些杜仲液体。
这还不算熬制的过程。
这样的成本已经很高了,还不算用铁做链条。
大周对铁的管制很严,他们这些做车的车坊用铁需要跟官府申请,这个申请当然不是说一说,填个表格的事,必要的吃喝红包是不能少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吹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