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前进就前进,该后退就是后退,这之中,他们应该怎么做,更多的是看小队的领导。
如果有意聪明的小队长,那么这个小队的存活的几率就会比较高。
还有大队指挥的时候他有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无疑的,钱汝君的指挥方式,更看重的是领导人的详细指挥。
只不过钱汝君的领导人已经下发到各个层次,从领导五个人的伍长,到领导十个人的什长,每一个人都知道既定的大目标和小目标。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的指挥由大目标执行者来,而小的指挥,往往就有这些小的伍长什长来。
他们在指挥的时候,因为知道核心的思想,所以指挥就比较不容易有错,但是想要传达最正确的指挥方式,用言语传达,其实是最不靠谱的方法。
言语的传达,当你把话吩咐下去,传十个人,意思可以差个十万八千里。
甚至到第十个人的时候,他根本不懂领导到底想要叫他做什么,但是他们又没有办法去跟大领导问:“到底你是要我干什么。”
小领导只好按照自己的方式走。
可是钱汝君要求所有一千多个新兵训练者,每一个人在这一个月的日子里,都必须努力的学习文字,列入考核里面。
成绩好的人,有机会成为伍长什长。
在大汉有一个好处,不管是哪一个人,对于文字的认知都是比较渴望的。
何况钱汝君要他们认知的文字,基本上他们的战斗有关。
新兵们,还有教练们,非常容易的吸收这些文字。
他们可以看不懂一篇文章,但是对于战斗的每一个具体的指挥命令,都能够看得懂。
所以当他们把这些战争的布局传达下去的时候,是用文字的,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字,甚至不到一千个字,可是由于每一个人都懂了,所以传达的误差就变得比较小。
这一次,钱汝君展现给皇帝刘恒看的,不是枪械弹炮,而是可以普及到整个大汉军伍里面的另外一样东西。
部队规则,钱汝君用讲的,其实讲不清楚,而且人家也不会相信,所以她才会拉着这一千个人来到这个地方,与人对抗。
透过这种对抗让人们看的出来,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好处?
而且看的人并不是只有皇帝刘恒,在场的关内侯关外侯,只要有领兵经验的人,都有些心得。
相信没有看到的人估计会要求要参加演武。
或许这样,其他的人就有上场联系的机会了。
毕竟钱汝君主动开口要求,没有这些将军要求来的好用。
这些将军的要求等于是大汉军队的要求,他们一定会想增进自己军队的能力,因为他们的军队强大,他们才有办法在战场上立到战功。
到现在为止,大汉其实还没有停止打仗。
最北边的问题解决了之后,还有西北边的各种少数民族,这时候少数民族还没有发生合纵连横。
在大汉周边的少数民族非常的多,像羌族,一直到唐朝都还会对大汉民族产生威胁。
所以不只是羌族,还有土番,这些在二十一世纪,已经纳入国家统治的族群,在这个时候都还是桀骜不驯。
大汉一直到末年,其实拥有军队的人,每一个都还是非常的强大。
在军队训练的时候,他们也一直推陈出新,甚至有非常多军事艺术家在战场上努力的发光发热。
只不过仔细观察的结果,这时候,由于大汉真的是非常强大,所以四周的民族的战法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在所有的战争里面,大部分还是以刀枪砍杀为主。
偏偏大汉却拥有最高的科技能力,在没有火药和炸弹的时代,这些刀枪工具一直到外族想办法从大汉弄到铁匠,才有办法慢慢的革新。
而这个时代大汉的铁匠可不是一个自由的匠人。
因为所有的铁匠都是属于国家拥有的,必须听从国家的命令,大汉朝廷似乎非常不重视铁匠或者是其他工匠,可是他们却又知道这些铁匠和工匠是国家重要的财产,不能够随便传给其他的人。
皇帝肯定不会把这些东西传出去,至于关内侯或者是其他的新贵,必须丧尽天良对财帛动心,才会把这些东西卖给其他的少数民族。
其实更重要的是在攻打大匈奴的这一次,让皇帝终于体认到战争在这个时代的另一个功用。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战争对于国家其实是没有好处的,但是在攻打匈奴这一次,钱汝君让皇帝刘恒看到了战争的好处。
自从攻打匈奴之后,钱汝君留下了银河城,银河城源源不断的把北方的特产送到南方来。
在这个时候,皇帝终于认知到,打下匈奴人对于大汉有什么好处。
首先第一个好处就是,北方的牛肉羊肉,以及马肉马匹,不断的进入了大汉的领地。
于是马价格降低了,牛羊肉,也成为普遍的食品。
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用牛只来耕作。
当很多人开始吃牛羊肉的时候,对大汉人来说,很神奇的,对于粮食的需求竟然开始降低了。
当牛羊肉成为一般人桌上的菜肴虽然只能一个月或是半个月吃一次,但是已经让人开始给予大汉盛世来到的评价。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能够让一般人吃。
52书库推荐浏览: 金佶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