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学堂_金佶【完结】(234)

阅读记录

  对战场的事情,不是两眼不抺黑。

  而且代国国主出身的刘恒,也对军事懂一点,今天的会议,虽然开得比较晚,整体来说,还算是顺利。

  等皇帝好不容易松一口气休息的时候,负责带钱汝君的宦官,才在邓通的指引下,走了进来。

  看到这个宦官,皇帝刘恒才意识到,他之前所关心的问题,于是问道:“怎么?人都带回来了?还是只有高洋?”

  “两个人都带回来了,现在都在农场那边。有一件事,奴婢必须跟陛下报告一下……”

  等宦官报告完以后,皇帝刘恒的脸色拟重了起来。这可以说,是钱汝君带来的第一个预言。如果预言成真,那么钱汝君神女的地位不可动摇,九品明显官,对一个能预言的神女来说,官位太低了,封侯授爵都是必须的。对于女子,官职的任免,比男子随意多了。毕竟,女子的官爵,少有能够继承的。多半一代而止。

  关于吴王世子会出事的事情,皇帝很不希望发生。在钱汝君的预言中,很显然,这件事跟太子还能产生关系,就不知道关系是正是负,能产生好影响,还是坏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预言这种东西,就是模糊不清,要是能够得到确切的日子就好了。

  钱汝君能知道详细的讯息吗?

  可有破解的方法?

  真的必须太子刘启才能破解?

  这次招回诸侯共聚一堂,吴国是重点。由于吴国开始发展铸铜钱,现在国力变得愈来愈富强,许多大汉人民涌入吴国。

  在这个时期,有人就代表有能力开发更多的土地。尤其是新进的住民,对土地开发的帮助更大。

  在这个时期,土地开发几乎是群体的事情,一个人很难得开出什么大片土地。

  尤其在吴国这个地方,山多平地少。许多地方还有不服王化的土着居民会出来打草谷,弄死几个人对他们来说是正常的。

  然而,吴国在现在吴王的治理下,大片的土地得到开发,由于铜矿得力,吴国百姓的生活,变得比以前好。许多以前需要花钱买的东西,现在都变成国家福利。

  所以吴国境内逐渐形成只知吴王,不知有皇帝的现象。

  对于吴国得到治理,皇帝虽然感到开心,但吴国境内的情况,却令他感到忧心。

  这种情形,跟南越境内一样,国王对国内的治理,可说是这个时期完善的典范。几乎可以说,无法普及。

  事实上,钱汝君如果想完成她的愿望,最大的阻碍就是朝廷。

  为了收税,百姓基本上不能离开自己的家乡,出门都要路引。跟后世自由流动的情形差别很大。

  所以,如果城市要有人,要有百姓,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官府的叼难。

  对做官的人来说,增加百姓的数量,也是他们的业绩之一。如果做不到,评等不会好到哪里去。

  他们怎么可能提供百姓?如果买太多奴隶,基本上也是不合法的事……虽然很多人都这么做了。但基本上最后的下场会是,钱汝君养不起。

  毕竟,大汉的资本流通的规模还非常有限。

  除非,钱汝君能把生意,做到大汉境外。但要在大汉境外做生意,基本不只是上山下海,还要面对许多的马贼,规模必须要大。如果能成功回来,基本上赚的满钵满盆都是可能的。

  不过,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对于真正想做的事情,钱汝君不会退让。

  对于钱汝君的预言,皇帝非常重视,若是别人这么乱说,他可能会一笑置之,或把人抓来打屁股。但是,这话出自钱汝君口中,不得不让皇帝刘恒心惊。皇帝详细问了宦官话以后,知道钱汝君说出这话之前,甚至不知道皇帝召唤了诸侯来聚会。她就笃定吴国世子会死在长安。让皇帝的脸色都绿了。一时之前,他没有心思去理会高洋的问题。也没有问高洋的去向,就对邓通道:“我们过去见见钱汝君罢!”

  “……”邓通本来想建议皇上把人传唤过来,但皇帝本来在下朝之后,就会前往农场耕种。现在钱汝君两人就在农场里,似乎也是顺路,也就没有提出来。顺着皇帝的话,安排坐驾,前往农场。

  要皇帝走路去,那就太折腾皇帝了。皇宫很大,所以都会安排强壮的力士来抬。

  而这些力士,大多是成年之后才阉割的。

  等到了农场,钱汝君正跟高洋把袖子撸起来。拿着一铲子正在查看农田,她们身边有一个竹编的篮子,正在农田里抓虫除草。

  农田有虫,几乎是除不掉的问题。皇帝刘恒没有少抓虫。其它人没有过来,一般妃子,都要等皇帝过来才会跟着过来。平时,这里都没人,偶而窦皇后会过来。

  但是自从她眼睛出了一点问题,她过来的次数也渐渐地变少了。所以此刻除了负责的宫女和宦官以外,并没有什么人。而负责种田的宫女和宦宫,对农作都很熟练。虽然钱汝君改变了他们耕作的方法,引进化肥。但由于在使用化肥之前,要先进行堆肥。所以这些肥,其实还没有加进农田里。

  但钱汝君送来的黑土,已经放进土里。

  为了让农作物可以尽快的出产。他们先把土里的植株一棵棵小心冀冀的拔起,然后再把黑土混入土壤后,重新种了一些皇帝比较爱吃的菜过去。至于其它的菜,则被种到别的地方去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金佶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