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笑完,就听见田大强对自己说道:“荷花,今年蘑菇价格高,要不把咱家剩下的那些蘑菇也卖了?”
荷花赶紧敛起笑容,说道:“爹,咱家也没剩多少了,过年还要送礼请客,再加上自家吃的……再说,今年蘑菇产的少,老姑那里估计也不好收,我寻思过几天去一趟县里,给老姑那儿送点儿蘑菇和干货啥的。”
想起田芳,田大强顿时一脸懊恼:“瞅我这记性,光寻思蘑菇赚钱了,差点儿把你老姑给忘了,多亏荷花你细心想着。”
田大强说着,又问周氏:“上回你腌的酸菜好了没?回头我给芳儿多送点儿,咱家吃的回头再腌就是了。”
周氏想了想:“估摸还得十天八天的,你也别着急,这几天把家里的东西都归置归置,到时候一车拉过去,省得丢三落四的。”
田大强着急,就要去仓房看看能给田芳送的东西,荷花赶紧把他拦下了。
“爹,这天都黑透了,你忙了一天,咱先吃饭吧,东西明儿再收拾。”
听完田大强的话,荷花心里有了个主意,想在吃饭的时候跟家里人商量商量。
田大强和周氏进屋去了,荷花帮着翠花,把饭菜端到屋里去。
晚饭吃的是家常菜,自家做的黄酱炖了铁锅鱼,里面放了蘑菇和粉条,锅沿上贴了一溜儿杂粮饼子,另炒了一盘韭菜鸡蛋,一盘麻辣豆腐,切一盘风干香肠,再加上一盆黄瓜萝卜小葱等青菜的大丰收,荷花又打了一盆老黄瓜汤,摆了一桌子。
荷花喜欢喝汤,如今正好是老黄瓜收获的时候,她几乎每一两天就要做一次。
黄瓜之所以叫黄瓜,是因为它完全成熟的时候是黄色的,把黄瓜摘下来削掉粗粝的外皮,将白色的瓜肉削成细细薄薄的长条,扔进放了葱姜虾米等调料的沸水里,稍微烫一下就熟了,出锅前打个蛋花,放点儿盐,再淋点儿香油,一锅清香扑鼻的老黄瓜汤就做好了。
荷花喜欢把黄瓜籽肉也扔进锅里一起煮,这样的汤便有一种微微的酸味,既开胃又去火。
那一盆大丰收是最后一波青菜了,眼看着要入冬了,家里人都尽量吃青菜,到了冬天可是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新鲜蔬菜了。
田大强在外头奔波了一整天,此刻坐在家里刚刚烧热的炕头上,喝着热乎乎的汤,就着咸香的炖鱼,吃着焦香的贴饼子,别提多惬意了。
看他今天高兴,荷花特意给他烫了一壶烧酒,让他边吃边喝。
等吃得差不多了,荷花就把想好的主意说出来,跟家里人商量。
“爹,娘,现在秋收也忙得差不多了,我想趁着还没上冻,再盖几间房子。”
盖房子?!
荷花这么一说,家里人都怔住了。
翠花疑惑地皱着眉头:“好好地,盖啥房子啊?大姐嫁出去了,小明也不咋回家,咱家房子够住啊,为啥还要盖?”
再过几年,翠花和杏花也要嫁人了,家里的空房子只会越来越多,当然这话翠花没有说。
周氏也说道:“荷花,娘知道你主意多,可是这盖房子可不是说盖就盖的,这眼瞅着再有一个月就要入冬了,这又要买料又要雇人的,也来不及啊!”
荷花忙说道:“娘,是我没说清楚,我的意思是,在咱家后院,就挨着菜园子那一片,起一排土坯房……”
荷花解释了好一会儿,家里人才明白过来。
要是建土坯房,自然就简单多了,就地取材就行,只是要多雇些人手来帮忙。
杏花皱着眉头问道:“盖土坯房倒是简单,可是,这有啥用啊?
以他们家里现在的条件,自然不会去住土坯房了,家里仓房地窖都够大,存粮食也用不着,荷花为啥要盖土坯房呢?
荷花笑道:“这事儿我想了一段日子了,我寻思啊,咱这儿一到冬天就吃不上新鲜蔬菜,所以我就想着,盖几个小房子,里头烧得热乎乎的,然后种点儿菜吃,也算是改善伙食嘛。”
一家人听了她的话,纷纷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哪儿行啊?”翠花第一个提出异议,“那屋子里头连个阳光都没有,就算烧得再暖和,能长出来啥菜啊?”
周氏抱着小七哄着,迟疑地说道:“大冬天的,要是有个新鲜菜吃那可是好,可是……种得出来吗?”
杏花挠了挠脑袋,问道:“荷花,你是想种蒜苗吗?”
以前家里冬天想吃点儿蔬菜,也就能种点儿蒜苗,其他的在屋里头也种不出来啊。
田大强却始终没出声,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正文 第434章打算
荷花等她们说完,才胸有成竹地说道:“不止是蒜苗,我还想种别的菜呢。”
看着大家疑虑的眼神,她便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我听说县里有卖琉璃的,可以买几块回来,镶在房顶上,这样阳光就能照进屋子里。除了蒜苗,还可以种韭菜啊,小葱啊,这些菜都耐冻——”
田大强一下子愣住了:“啥!?买琉璃?镶在房顶上?”
他虽然是个农民,可也知道琉璃是非常金贵的东西,听说富贵人家都拿来做首饰和摆件的,荷花要买了琉璃来镶房顶,那得花多少银子啊?
52书库推荐浏览: 凌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