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萧江还不是丞相,面子不如现在大。就算是现在,世家也照样瞧不上吴氏,觉得她忒粗俗还很自大。
“都这样大了,也不注意些,这样晚才回来。”吴氏忍不住埋怨。
明珠便笑,“外祖母非要留饭,且派人跟车来送,并无危险。”
谁管你危险,死在路上才好,吴氏心道。
“明珠,今儿做衣服你不在,明儿可是在家?”焦氏岔开话题。
“在的。”明珠点头微笑。
焦氏便笑,“母亲,明珠也累了一天,让她回去休息可好?”
吴氏很给焦氏面子,便点了个头。
等明珠一走,吴氏便道:“真是不懂规矩,连母亲也不知道叫。这里还有这么多姨娘,她也不开口。”
焦氏也觉得明珠近日有些奇怪,一声母亲也没叫过。她试探吧,明珠态度还行,什么都挺配合,就是总有些怪怪的。
也许,是她多想了。
琳琅生母清姨娘笑道:“我们不过是妾室,哪敢让二小姐叫一声姨娘。且二小姐是定国公府外孙女,我们算什么牌位上的人。”
吴氏就跟着骂:“那也是咱们萧家的种,还看不起咱们不成。”说着,就忍不住出来一些乡村骂女人之话,粗俗不堪。
焦氏皱眉,清姨娘忒会挑事,也不看看自己身份。
焦氏再看在那装背景的杜姨娘和琉璃,心道小妾和庶女还是老实一些的好。
人人都说她命好,能从乡野爬出来嫁给相爷。可相爷这里,上有厉害老娘,下有三个姨娘,哪个是好对付的。
最难对付文姨娘,一般不来老太太这里凑趣,但也把丞相笼络得很好。这男人,睡在文姨娘那里时候,竟然比在她这里还多。
焦氏想着,老太太虽难伺候,好歹把住脉就行。
当年没有老太太,也就没有她的地位。
她母亲带着她求到京城来,相爷收留了她们。老太太为了打定国公府的脸,执意让相爷将自己娶为继室。
当时,她被京城富贵迷了眼,早就和相爷有了收尾,但也从未想过能成为继室,想着当不成小妾,当一个外室也好。谁料到,好运就砸中了她。
这几年,她用尽了手段伺候老太太和相爷。老太太这里还好。相爷那里,多少还是不满。
若是能娶到一个官员之女为继室,怎么也是助力。娶了她,一无所有。唯有夜里伺候好了,还能多喜欢几分罢了,和小妾又有什么区别。
焦氏只叹自己身子骨不争气,若是一举得男,也是萧家嫡子,地位自然就不同了。
明珠这里可不管吴氏之流怎么对她不满,有本事当着她的面骂,还不是不敢。
好在,她有一个强势外祖家,那嫁妆单子和钥匙一直保存在自己手里。不然,这会子还不定怎样。
平嬷嬷从梧桐苑迎出来,“可是回来了,还当姑娘住在那边。别看天长,说黑也就黑了,下次可不许这么晚。”
明珠笑,“知道啦,这不玩得忘了时辰嘛。”
同样是嫌弃她回来晚,不同语气说来就不同效果。明珠知道,平嬷嬷这是担心她。
平嬷嬷是明珠母亲的乳母,又一手带大了明珠,感情自然不同。
“嬷嬷,这是银姑,路上遇到的,到咱们家当差。今天晚了,你随意安排个地方住着,明日再好好安排。”明珠嘱咐道。
随便捡个人就敢往家里,也就自家姑娘这胆子肥了。
平嬷嬷面上一团和气,“好好好,有事明天再说。银姑估计也累了,先下去睡一觉吧。”
银姑觉得自己确实累了,倒不是身累,实在是应付这大家族里的人们累的。
尤其在定国公府,那个林嬷嬷看似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实则处处给她挖坑,差点吓死她。
好在她也是本色出演,只不过省去一部分内容而已,倒也不怕问出个什么来。
谁让主子救过她一家子,只好认了。
第7章 置地
这几日,明珠闲来无事,最爱和银姑闲聊,听一些风土人情。
银姑从小就跑江湖,对这些自然十分熟悉。从常州府开始讲起,一直往北,挨个大城郭都说了一遍。尤其是讲起奇人异事,听得人匪夷所思,不敢相信。
小秋和小冬还好,不是爱热闹之人,小春和小夏简直崇拜死银姑。
明珠暗笑,这个小夏,前两天还那样防着银姑,不过几日就好成一个头,真是好笑。不过,这个银姑也是好本事,梧桐苑上上下下,就没有不喜欢她的人。
“常州地界田地还十五两一亩,为何到了山东就十两一亩?可是土质不好?”明珠很是敢兴趣。
银姑便道:“常州一个是水多地少,再一个天气炎热,一年两季很是稳妥,中间还能夹杂着种些蔬菜之类。十五两还是普通地,那水田都到了二十两一亩。山东就不同,到处是地不说,有时候老天爷不赏脸,便只能保一季收成。还有些不太好的地,不过七八两银子一亩。”
明珠点头,“还只当地价都差不多。京城这里也是,好地想买都买不到,一般的也要十几两银子一亩。听说南边还有三季水稻?”
银珠笑,“姑娘懂得可真是多,不过也只是听说在南海那一小片地方,奴婢倒没亲见过。不过听说三季那种,口味并不好吃。当地富人多是从北边买米。”
52书库推荐浏览: 明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