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槿桐目露歉意,这才重新配合。
不过就在袁氏一侧,还能一面量体,一面说话。
家中的用度都是袁氏在管,袁氏朝裁缝师傅道:“一人多做两套吧,今年年关家中人齐,多做些喜庆的。”
裁缝师傅赶紧应好。
思南又欢喜拍手:“好耶好耶。”
一头的方如南也跟着拍手,叫好。
……
晚些时候,在西苑用了午饭才回风铃小筑。
思南去了北苑同先生念书。
方槿桐在外阁间歇了歇,随手拿了本棋谱翻翻,阿梧给她斟茶来。
“谢谢阿梧。”她嘴甜。
阿梧笑:“许久都没见小姐看棋谱了。”
心不静,哪里看得进去?
从五月到九月,她才有心去翻棋谱。
只是棋谱没翻两页,苑中的小丫头匆匆忙忙跑来,手中捏了一个信封,说是先前有人在府外给小姐的。
连是谁都没说,方槿桐莫名。
而这信笺上的字迹,她似是也不曾见到过。
拆开信来,也只有寥寥几行字。
真是奇了……方槿桐放下信来。
“怎么了?”阿梧见她一脸莫名。
方槿桐拢眉:“怪了,景王殿下约我下棋?”
第92章 景王
景王此人, 方槿桐还是有些印象的。
每年初一, 她都会跟随爹爹入宫拜年, 景王也是其中,故而她也算是见过景王的。
只是景王,旭王, 惠王等人她虽在见过, 旁人却不一定会对她有印象,若有一日在宫外碰见照面了, 兴许对方都唤不出她的名字来。
她虽自幼和阳平是玩伴, 可女眷和皇子之间有天壤之别。
更何况, 多事之秋, 景王会忽然约她下棋做什么?
阿梧也惊讶:“景王……可三小姐都不曾和他接触过。”
每年入宫拜谒,阿梧是不会同她一道进宫的, 所以阿梧说她不曾接触过景王, 也是说得通的。
方槿桐没有反驳,只是捏着这封信晃悠悠发呆。
“景王约小姐去何处?”阿梧好奇。
方槿桐也不瞒她:“踏月楼。”
踏月楼?阿梧自然听过。
踏月楼本就是京中对弈下棋的风雅之地,闲人不多,去得都是喜好棋艺之士,也能见到不少名流。小姐早前想去, 只是碍于女装,又央求了老爷多次,老爷才同意她女扮男装去过一次。
可即便是风雅之地, 也难免出岔子。
加上京中本就是龙蛇混杂之地,元洲城离京中又不过几日脚程, 许多对弈的盛事都习惯放到元洲城内的清风楼去了,这京中的踏月楼也就成了京中子弟们对弈消遣的场地了。
故而初初听到踏月这三个字,阿梧都有些震惊。
能邀三小姐去踏月楼,说明对方是在投其所好。
可邀三小姐去的是踏月楼,说明并非真的好奇,对其中缘由知晓得不深,否则也不会约在踏月楼,换言之,那景王约小姐根本就不是对弈的事,无非是打着对弈的幌子罢了。
连阿梧都听得出来,更何况方槿桐。
“先去问声爹爹再说。”方槿桐放下信函。
眉头微微拢了拢。
********
五月初,君上大病。
没过几日,君上就将监国大权交由了太子。
这京中的暗波涌动才松懈了些。
似是各个都在静观其变。
爹爹身为大理寺卿,虽名为国中最高的司法长官,可在诸子夺嫡的局面下,整个大理寺都难免被人当做棋子使,爹爹如履薄冰。
太子监国后,朝中虽然风平浪静,可在大理寺这头,还是免不了有人在试水。
说试水,是因为暗潮涌动,却起不了大的波澜。
可这节骨眼儿上,景王邀请她做什么?
坊间的传闻最是一日千里,她不能擅自给爹爹添乱子。
……
思绪间,行至势坤楼门口。
“爹爹呢?”她并未见到书房内有人,不过打扫的粗使丫鬟。
丫鬟道:“老爷不曾回来过。”
方槿桐眼睫眨了眨,爹爹不在,朝中之事素来不知多久,她在势坤楼这里等也无趣。
方槿桐朝丫鬟道:“那若是爹爹回来了,你让人来告诉我一声。”
丫鬟福了福身,应了句是。
方槿桐领着阿梧离开。
阿梧叹道:“老爷近来似是又开始忙了。”
是啊,连阿梧都看得出来。
阿梧又道:“也不知,是不是太子监国的缘故?”
方槿桐睨她:“有些话,出了府便不能乱说。”
阿梧赶紧捂嘴。
方槿桐敛了目光,其中京中百姓对太子监国本就颇多微词,像方才阿梧这般的言论在民间本就屡见不止,太子德才不配,是怕会有损长风国运,可终归,这些不能由方府里的传出去。
“知道了,三小姐。”阿梧也是近来四处都能听到,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经方槿桐这么一说,忽然又通透了,老爷是大理寺卿,方家怎么可以妄议太子监国之事?
好在三小姐提醒。
阿梧心有戚戚,日后可得注意些。
52书库推荐浏览: 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