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合理,冯知春没有拒绝的理由。
知夏担心她。即便自己挺着大肚子,也要陪同她去,冯知春劝了半天才让她按下这个心思。
赴宴那日,等到近黄昏,知夏也未等到长姐冯知春归来。
怕什么来什么。
知夏心头一凉,怕是出事情了!
她挺着肚子带着仆从急匆匆出门,欲去孔府要人,被下朝的张逸和半路拦抱回来。
“别着急,你长姐下午被庆兰娘娘传进宫了,安全着呢。”
知夏一头雾水,“庆兰娘娘?可长姐从未与这位娘娘有过面缘,为何娘娘要传她进宫??”
庆兰娘娘是太子母族一脉,素未谋面的两人又能聊什么,怕只是那位大人的授意吧……没想到那位大人这般看中杨瑾。然这些张逸和并不能说,只寻了其它理由安慰知夏,再三保证下,知夏才放弃去找长姐的想法。
……
宫女送走冯知春,庆兰娘娘走进侧室,“太子殿下,人走了。”
太子握着茶盏,轻轻“嗯”了声。
庆兰娘娘汇报完,并未有离开的意思。她坐下来,因着侧室里的宫人都被支走了,她自己动手给自己添了杯茶。
袅袅水气中,庆兰娘娘支着脸颊,问道:“殿下,妾身知道自己不该问,但实在好奇……”
“娘娘进宫前没学过一句话吗?好奇心太重,命走得快?呵,不过这次告诉你也无妨,我不过是还多年前的一个人情。顺便,再卖一个人情。”
……
冯知春出宫后,由宫人亲自送回家。庆兰娘娘传她入宫是为了什么,她不知道,因为进宫后,除了一口茶水和必要的礼节,两人之间无话可说,气氛颇为尴尬。
不过庆兰娘娘的传令确实解救了她——当纪青蓉明着表示要她留下吃晚膳时,她已觉得不妙。
杨瑾的信已久未有送来,孔承明递上的折子却未间断,这不得不让人有所联想。不担心是假的,答应纪青蓉的邀请,也有一层探探口吻的意思。
被平安送回家后,张逸和说杨瑾一行归期已定。冯知春抚摸自己隆起的肚子,沉睡在其中的孩子并没有因为种种惊险受到影响。
“保佑你爹也平平安安。”
第110章 如愿
月余。
前往江南查案的一行人如期而归,一行入京后马不停蹄,直入皇宫,向皇上当面禀告查案的结果。
此次查案,揪出了盘根在京城的买卖官职一系,连带几个官至四品的京官,其中甚至包括孔阁老旁系一脉。判处以极快的速度执行,朝内外皆惶恐。
但还未等所有人缓过劲来,皇帝又迅速地宣布要世内禅位,扶太子登基。
新帝登基,意味着朝内党派的清洗轮换。这一切来的太突然了,许多人还未来得及朝□□靠近,就被震出三局开外。更有传闻说这次稽查买官一案,正是老皇帝给新帝出的考题,能不能顺利清洗朝中污秽。大皇子和太子在明暗间角力,胜者,显然是太子。
杨瑾回京后。一直宿在刑部,处理买官案的后续。更重要的是,他身为太子一党,新帝登基后的许多事,也临时落到了他的头上,忙到分身乏术。
他心细,知道冯知春会担心,便差人日日送信回家,聊些琐事,倾诉思念,以报平安。
这便又是三个月,其中,杨瑾只在冯知春生产时回来住了几日。
知夏也是同期生产,有冯知春难产在前,张逸和心里紧张得很,早早就做了准备,相比之下,将为人母的知夏反倒镇定多了。
待冯知春第二个孩儿百岁宴后,太子登基,杨瑾从刑部搬回自家宅子,恢复了往常晨起上朝的日子。
又是一年守岁时。
每逢年初二,这儿的人便会祭拜先人。若家中有祠堂的,便在家中;若家中无祠堂的,便早早携家眷前往墓园或上山寻祖坟处祭拜。
今年的新年,于冯家姐弟三人而言,并不寻常。
因为新帝登基,大赦天下。许多轻罪疑罪都赦免了,当年冯父贪污一案也翻出来平反了,今年冯知春等人终于可以真正为冤屈亡故的父母亲上上一炷香。
虽然当年冯父冯母未有尸骨入土安葬,冯家祠堂也在抄家之时毁于一旦,但冯家列祖的祖坟还在,冯知春凭借原身朦胧的记忆,最终寻到了那处墓陵,为冯父冯母新添两座连枝衣冠冢。
年初二,冯知春带着冯知秋驱车前往。杨瑾在京城并无亲人,自也跟随。冯知夏已为人妇,这日应随夫家祭拜,便未同行。
“爹,娘,儿来看你们啦!”
衣冠冢前,连枝轻轻随风摇晃。
冯知春亲自把带来的瓜果酒肉放在墓碑前,插在香炉中的香飘出一缕白烟,与说话间哈出的暖气偶有交汇。
冯知春絮絮叨叨,说了过往发生的许多许多事情,像是汇报于他们一般。
寒冬时节,入山后,风虽被树木挡住,寒气却降在双肩上,沉沉的,透过棉服,更觉冷冽。然冯知春的心中却暖融融的,一片明亮。
“爹,娘,儿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你们就放心吧。”
冯知春浅笑着,抹了抹温湿的眼角。她顺手提了知秋过来,知秋老老实实蹲着,离家时他还小,对爹娘的印象多是姐姐们的诉说中得知的,但在看到这座冯家祖墓院时,内心也禁不住的动荡。
52书库推荐浏览: 阿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