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厨娘与俏郎君_阿萨满【完结】(7)

阅读记录

  知夏知秋年纪尚小,正是长身体嗜睡的时候。

  清晨的短暂时光是属于冯知春一个人的。

  她走进厨房,拿出醒好的面团和调好的馅料,一边揉着面一边想着今天要做何种样式,还悠闲地哼起小曲。

  要说她为什么选择做面点营生,那也是无奈之举。

  她刚穿到这里的时候,原身才生了场大病,身体虚弱不堪。她一连几天没下床,一是消化这个惊人的事实,二是她再志坚身也残,只得躺在床上看年幼的冯知夏和冯知秋手忙脚乱地照顾她。

  生下来,活下去,换了个地方难道就不要生活了?

  那时的冯知春认命接受这样的命运安排,也就认真开始思考将来的出路。

  原身是大家闺秀,先前靠着女红营生,可农野人家衣料讲究实用,许多妇人也会缝补制衣,这份手艺虽精湛,但也没什么销路,只能勉强赚个口粮钱。

  冯知春虽承了原身的技艺,但用起来总似隔了层布,十分不爽利,又思及这些技艺费眼伤身,古代哪去找眼镜西药?

  思来想去,粗人干糙活,还是做自己擅长的吧!

  冯知春现代的家就是做餐饮生意的,从小本生意开始,她自小除了学功课便是在店里帮忙。

  论手艺,她爷爷最是了得,尤其是面点,据说袭承大师,只是时运不佳没混出大名堂。而后这手艺代代相传,只是弟弟年纪小不爱学,倒是她跟在案板前学了不少。

  面要如何揉才能更劲道;加多少水,加几个鸡蛋会有怎样的不同;怎样做出饱满又好看的形状……

  这些是爷爷告诉她的,每天在她手下温故知新。她也通过面点,抓住似乎正在渐渐淡去的记忆,让自己还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

  等蒸笼下的水滚着突突白气时,冯知夏也揉着眼醒来了。

  姐妹两在院子门口摆好小桌,将三层蒸笼搬上去。

  上安镇早有做面点的小贩,怕冯知春抢去生意还来闹过。最后还是冯知春指着天发誓,一天只做三层蒸笼,这事才算罢休。

  晨光破云而出,面点的香气丝丝缕缕飘开,吸引着过往忙碌起来的人们。

  摊子摆出一会儿,邻里的几位大姐阿婆便聚拢过来,买好包子馒头还恋恋不舍,不肯离开。

  “几位婶婶奶奶可是有事?”冯知春问。

  这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用眼神鼓励出一个代表来。那位大姐挺挺胸脯,挂起一脸灿烂到过分的笑,“冯家阿姐,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昨日听着些声响,担心你受欺负了去。”

  八卦!

  冯知夏闻言就皱起了眉头,嘴唇颤颤就要发声,被冯知春以眼神止住。

  冯知春看着眼前这群毫不掩饰探究目光的妇女们,她们笑,她也笑,回道:“多谢几位婶婶奶奶念着,大家待我们家这么好又谈何受欺负呢?昨日不过是李婶到家中做客,聊开心便放开了声,却没想把各位惊扰了。”

  李婶?除了李媒婆还能是谁!

  几位妇女眼中光芒更盛,做代表的那位大姐忙摆摆手道:“都是街坊邻里,关心几句也是应该的。没事就好,那我们也不占着位子耽误你生意,家中还有事要忙。”

  待三层蒸笼卖光,冯知夏还噘着嘴生气,“姐,你干嘛说实话?她们肯定会去找李媒婆闲扯。”

  “瞧瞧我昨日才说,不要为这些人自扰,你便当耳边风了?”冯知春刮了下知夏小巧的鼻子,“这嘴,都能挂油壶了。我的傻妹妹,叫她们缠着别人总比缠着我们好呐。昨日之事让李媒婆脸上无光,她不可能往外说。”

  “她不说,李元元会不会说?”

  “李元元若说了,还需得那几人来问我们?你想想,镇上统共才多少人?杨家向哪家提亲,这等大事还不马上传的人尽皆知,可到现在也没有风声透露,是不是很奇怪?”

  “奇怪?”冯知夏沉思片刻,迟疑问道,“姐,你是说……杨家让李媒婆保密?”

  “不无可能。”

  李媒婆是讨人厌了些,但该有的行规操守还是有的,不然她也坐不到上安镇金嘴媒婆的位子,十里八乡说亲事都爱请她出马。

  但,冯知春也觉得奇怪。杨家她虽不熟,三年里也见上过几面,他们怎么会看上她这个罪臣之女呢?

  想来无果,毕竟她也不是杨家人肚中的蛔虫。再者,杨家她也拒绝了,再究其理由怎么想都是自寻烦恼,于她而言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

  把营生的家什收拾停当,冯知春便挎着竹篮上集市采买去了。

  上安镇的集市两三天一次,果蔬肉禽都很新鲜,摊子说多也不多,那是手快有手慢无的,没抢到就得等下一次了。

  往常冯知夏会陪着一起,今次许是夜里踢被子着了凉,就留在家歇息。

  从集市逛了一圈出来,冯知春的竹篮已是满满当当,沉甸甸的。她吃力地提着竹篮慢慢往家走,光低头看路,却没想有人迎面撞了过来……

  竹篮中的食材滚落一地。

  撞人的是个年轻小伙,他捡着散落的食材,口中不停道歉:“对不住姑娘,你没摔着哪吧?都是我不好,走得太急,没看路……”

  “无妨。”冯知春摔得不重,只是可惜地看着一地狼藉,心疼坏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阿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