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登基之时,朕知道你们其中很多人都在为汉亡而哭泣。知道,朕也不在意。成王败寇,朕赢了,无论你们为什么选择留在大魏,留下来了,就要做你们该做的事。你们心存汉室,而朕心中存的是天下百姓,这,或许在你们看来亦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但朕,倾朕这一生,会做到让大魏百姓,衣食无忧,人人有屋住,人人有田种,只要他们勤劳,他们就可以过上他们想过的日子。朕会开创一个比之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更加辉煌的盛世。为此,纵朕一生负窃汉之贼,朕敢担这个贼字,亦不畏于后世称论。”
“而你们既然选择了留在大魏,朕无论你们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心甘情愿,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朕是不养闲人的。”
曹盼一口气说完,下面已经一片死寂,在这些人之中,他们遇到过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但是没有一个像曹盼一样,大张大合,既知他们非是一心忠于她,却依然容着他们,但是,也不会一味的纵着他们,更不像曹操一样,不能为之所用而直接杀之。
“朕要开科举,天下学子,无论出身,籍贯,只要通过了科举考试,便可出仕为官。察举制,朕没打算废,但朕也不打算只用察举制而得天下人才。朕办的私塾,太学,是要育天下英才,是要供大魏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可用。你们,世族,若是不愿意参加科举,不愿意由此入仕,好啊,那就不考好了。你们从心底里不愿与朕这个女帝为官,不愿意的,朕不勉强,绝不勉强。自然,想要入仕者,参加科考者,朕说了不论出身,籍贯,自然也包括世族。岂不知,自诩揽尽天下英才的世族,是不是更怕考不过天下的寒门庶士?一身傲骨的世族们,让朕好好地看看,你们究竟凭什么觉得这自己依然能把持着天下,把持着朝局。”
这是宣战啊女帝,你这一压一挑,究竟是要做什么?
“陛下!”崔琰出声唤了一句,曹盼扬眉道:“崔公有什么话只管畅所欲言,朕听着。”
崔琰道:“不以出身,籍贯而论,那么人品,才德,也不拘?”
“武皇帝时曾几次下达求贤令,所要之人只要才,不论德。参加科考者,虽不论出身,然于其身,未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大过者,可取。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来,当以审势而变。”
所谓审势而变,如今曹盼最迫切要做的是将寒士提拔起来,不让世族把持朝堂,不叫他们掌控大魏。
“荀氏一门,不畏科考,臣请问陛下,开科考定于何时?”荀攸这个荀家的代表出列第一个表态,余下之世族全都瞪大眼睛地看向荀攸,无声地控诉荀攸为了奉承曹盼而舍了世族的风骨。
风骨?让族中的子弟参加科考就是舍了世族的风骨了?曹盼并没有对谁偏袒,而是让他们各凭真本事。从太学的招生考试就可以看出,曹盼心里有数,用人选才,并非饥不择食。
“秋后。即刻拟诏,昭告天下。凡天下之人,皆可于秋后入洛阳参加科考,大魏朝以才而取官。”曹盼将这日子道出,还有几个月准备时间,曹盼是给足了人准备的机会。
“另传朕之诏令,各州县中,朕另派礼部人员分赴各州县,负责考生赶赴洛阳赶考之事。科考之事由礼部主持。景倩,这是你出任礼部尚书后要办的第一件大事,给朕办好了。”被曹盼点了名的新任礼部尚书荀顗出列恭敬的应下了。
然后,世族们再次惊觉,三省六部,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全都换中了曹盼的人……
曹盼把三省六部的人换完了,接下来,就该州县的人了。荀攸看着上头坐着的曹盼,思量着他是不是也该致仕让位了?
有这样念头的何止荀攸一人,钟繇与荀攸是多年的好友,面对曹盼这样摆明要大干一场的女帝,一大把年纪的人,小心谨慎惯了,自然有些跟不上曹盼步伐,所以,他也在想是不是要给曹盼的人让位?
两个至交好友凑在了一块,什么都不用说,对视上一眼,钟繇道:“我意致仕。”
“我亦然。”荀攸也跟钟繇作一揖而道,钟繇一笑道:“还是文和先生聪明。”
荀攸道:“陛下初初登基,总要与陛下撑一撑,如今大局已定,陛下是要做大干一场的,我们年纪大了,有些跟不上陛下要做的事了,也是时候该退了。”
这么一想,两人就在政事堂议事之时提起,曹盼看了荀攸与钟繇一眼道:“军师与钟公这是?”
荀攸道:“陛下,臣年事已高,朝中大事层出,臣等恐是心有余而力不从了,故与陛下请辞。”
另一边的钟繇也跟着道:“臣已年迈,因着国事繁重,臣已经许久没有好好写写字了。”
能与曹盼说这句话的钟繇,曹盼笑了,看着荀攸与钟繇道:“两位为大魏做得够多了,朕心里有数。朕亦知两位今日因而提致仕,朕,谢两位。”
说谢,曹盼站了起来与他们作揖,两人赶紧岂敢受之,连忙避开了。
他们确实无甚精力了,今日所言,亦自肺腑。人贵自知,曹盼将要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他们并非都能认同曹盼的做法,因那其中,有损于世族之利,虽比天下大利而言,一族之利过于轻薄,但,总为世族之衰落而悲。
52书库推荐浏览: 意元宝 穿越重生言情 虐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