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橄榄树_玖月晞【完结】(69)

阅读记录

  “唉哟我的妈呀,那都多久的事了。你还记着呢?我也天天跟你吵,你是不是得杀了我?”

  宋冉的手握在门把手上,不锈钢又冰又凉,寒意从手指直抵心底。她缓缓落下手,将冰凉的手指塞回口袋,转过身,无声无息地下了楼。

  楼道里北风直灌,她在风口站了一会儿,拿出手机。她点开李瓒的号码,要拨不拨的,拇指在冷风里颤抖。

  十几秒后,手机冻关机了。

  她将冰冷的手机收回兜里,走出了楼道。

  这个冬天,好像无休无止地漫长。

  李瓒时隔一个多星期回到梁城,气温依然在零度以下。

  他回家的时候是夜里,从纽约到帝城,又转机回来,人累得有些虚脱。拿钥匙开门,家里亮着灯。李父正在厨房里熬鸡汤。

  李瓒将冷风关在门后,他嗓子有点儿沙,唤了声:“爸爸。”

  “一个小时前就落地了,怎么路上耽误这么久?”李父关切的声音从厨房传出。

  “堵车了。”李瓒在门廊里换了拖鞋。

  “快过来烤火,”李父搓着手走到沙发旁,打开电暖炉,往上头铺了层小棉被,“这天气也不晓得怎么搞的,开春了还这么冷。”

  李瓒没说话,坐过去把手伸进被子下烤火。

  李父打量了他几眼,想问他医生怎么说,但李瓒只是出神地看着虚空,一言不发。

  父亲心里便清楚了,没有再问。

  他去厨房里忙活一阵,把饭菜都端上桌了,和煦道:“阿瓒,过来吃饭了。我炖了一下午的鸡汤。”

  “诶。”李瓒起身时,抿了下唇,弯了个浅淡的微笑。

  父子俩呈直角坐着,各自吃饭,不言不语。

  李瓒吃饭到半路,看见架子上放着一堆补品,问:“买这些东西干什么?”

  “你们部队领导送的。”李父道,“你走的这些天,指导员,政委,还有政治部的领导,都上门来做思想工作了。”

  李瓒手里的筷子停了一下,抬眸看他。

  “你兵种特殊,又是军官,立过功,现在落了伤残,部队里不准你退。说这不符合政策。你非要这么干,是打江城军区的脸。事情传扬出去,太不好听了。”

  李瓒低头扒饭,没吭声。

  “不过你指导员也说了,你现在不想回部队,可以在外头做些非收益性的工作,就说你因伤修养。要定期跟部队保持联系,汇报思想情况。”李父起身拿来一张纸,“这是队里指定的几个你能去工作的地方。”

  李瓒看也不看,拿过那张纸就往外一甩。

  白纸飘去了茶几上。

  李父不言语了,默默端起饭碗。

  “爸爸,”李瓒又轻声说,“你回去吧。你在这边待不惯,爷爷奶奶也要照顾。我没事的。”

  李父劝说:“要不你跟我回江城?让领导给你调个在那边的文职?”

  李瓒说:“不想回。”

  李父清楚,家乡熟人多。

  “阿瓒呐……”

  “嗯?”

  “你心里有什么事,能不能跟爸爸说说?”

  李瓒抬起头来,淡笑一下:“没有事。你早些回家吧,不用守着我了。”

  李父看着儿子的样子,心里不是滋味:或许因妻子过早离世,导致孩子生活中缺失了情绪性的女性角色引导,又或许他自己温和隐忍的性格是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唯一参照,李瓒从小到大并不太擅于表达内心的情感。快乐,喜爱,悲伤,绝望,一切都是温和平静的,微笑以对。

  很开心的时候,笑容也内敛;很痛苦的时候,泪水也无声。

  最鲜活的时候便是在部队里跟一帮兵蛋子混闹,能露出心底最深处的傲气和硬骨,现在也……

  “阿瓒……”李父还要说什么,李瓒忽扭头看向电视。

  电视机播放着一条新闻:

  “……我国知名战地记者宋冉凭借新闻图片《Candy糖果》荣获荷兰国际新闻大奖金奖,这是中国记者首次拿到该奖项。荷兰国际新闻奖是世界新闻媒体圈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分量仅次于普利策奖。而很多媒体评论人认为,《Candy》极有可能一举摘得今年普利策的桂冠……”

  屏幕上放着《Candy》,以及宋冉的证件照。

  那张证件照应该是两年前宋冉刚入职时拍的,照片上的小姑娘一头长发,脸蛋白净,笑容羞涩,眼睛又大又亮。

  李瓒忽想起那晚在机场见到她,她剪了短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

  他放下汤匙,走到茶几边拿起手机,调出通讯录,点开那个星标的号码。

  他在心里组织着道喜的语言,一抬头,看见镜子里的自己——他摘了围巾,脖子上有很长的一道伤疤。

  忽然间,窗外的风声停止了,电视机里的声音也消失了。

  世界很安静。

  他回头看玻璃窗外飘摇的树枝,正吃饭的父亲,电视屏幕上无声的画面。他像站在一个真空的罩子里。

  他低头看手机,退出了通讯录。

  李瓒弯腰将手机重新放回茶几上,却瞥见指导员留的那张白纸上写着几个工作地点,其中一个是白溪路。

52书库推荐浏览: 玖月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