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自己这个儿子既优秀,又让自己不放心。他的性格一丁点也不像自己,行事作风也异于其他皇子。
他文武双全,独立冷静,巧言善辩,果断决绝,若做臣子,精明干练,将会是个贤臣。
可坏就坏在他太优秀,而司徒复山又对自己这个儿子看不透。
其他几个儿子,骂便骂了,打便打了,哪怕是自己打错了、骂错了,几个儿子虽然脸上表情难看,心里面有怨言,也不会怎样,而司徒玉却跟他们不一样。
司徒复山还记得司徒玉六岁那年,皇太后还在位,宫里面有规矩,司徒玉每个月只能见自己的生母一次。
六岁的司徒玉想每个月多看自己的母亲几次,却没有央求皇帝和皇太后,反而是每天抄袭一百遍《孝经》,等抄到三千遍的时候,请皇太后帮自己到寺庙中焚烧,为自己的生母和皇太后祈福。
皇太后知道后,大为感动,把这件事情告诉皇帝,让他更改了宫中的规矩,从以前皇子每个月只可以看生母一次,变成三次,硬生生的把深宫中如铁桶般的规矩改了。
一个六岁的孩童,居然有这样的心智,让司徒复山既惊喜又担心。
若他是用在正途上,自然是好事;若他用在邪路上,只怕自己这个九五之尊都驾驭不了他。
正是因为这一点,司徒复山对自己这个儿子才既信任又忌惮。
就比如刺客这件事情上,司徒复山是信任他的,才会让他去查,可是这结果又直指司徒玉的宿敌——太子。
太子那个软乎的性子,倒不像是敢干出这样大事来的,反倒是司徒玉,不显山不露水,若是他弄出一桩嫁祸于人的勾当,倒不像是做不出来,到最后再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码,倒像是他的手笔。
可是,他会这样做吗?
司徒复山抬起眼眸,仔细看向自己的儿子,只见司徒玉面如冠玉般静静的站在那里,听侯父王的发落。五官清新秀气,表情淡淡的,就如同他一贯低调而深沉的作风。
他的脸总是让别人一眼看不够,因为太好看,总想着再看第二眼,结果看来看去,那张脸总是那样淡淡的表情,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他太多的情绪波动。
司徒复山看着自己这个儿子,眉头不由的又微微蹙了蹙。
他自认为阅人无数,却总是不能一眼看透自己这个亲生儿子,这让他不由的有些苦恼。
若说真心话,这个儿子比自己更适合当一国之君,若不是因为他母亲地位卑微,或许他的道路会比现在好走。
可若是他为了当这个一国之君,处心积虑的陷害自己的兄长,哪怕他再有能力,恐怕以后也不会是个仁君。
与其将来引起一场宫廷杀戮,还不如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
司徒复山手中握着那枚翠戒,闭上了眼,心事无比沉重的说了一句:“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司徒玉听到这句话,心里好像塌了一块。
他原本以为抓住今天的好机会,可以顺利扳倒太子。即便不是如此,也可以杀一杀他的锐气,免得太子老是在自己头上大做文章。
所以,他才兴致勃勃的在那名死囚身上摘下翠戒,然后小心翼翼的捧到父王的面前。
刚开始,他看见司徒复山脸上的表情明明是震怒的,可不知道为什么,仅仅只是半柱香的功夫,却轻易改变了主意。
司徒玉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这么多年来,他始终隐忍,韬光养晦,锋芒内敛,磨出了他头脑冷静、情绪轻易不外露的性子,只是为了将来能登上那至高的位置。
而如今,这样一个好好的机会,却看似要这样错过了。
他顿了一下,迎上司徒复山的目光,司徒复山微微睁开眼,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他一眼,马上又重新闭上。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一度相撞,在看到司徒复山狡诈的眼神那一瞬间,司徒玉像是忽然想明白了什么,原本堵在喉咙里的话最终没有说出来,很快又垂下头,轻声的说了一句:“孩儿告退。”
然后就毕恭毕敬的退出来了。
正文 第九十章一场风波
等司徒玉走出门外,司徒复山把掐在手心中的翠戒往桌上一丢。
布依国善产好玉,这玉石做的翠戒就这样丢在桌案上,虽然发现清脆的发出一声“啪”的声响,却没断裂,也算稀奇之物。
可司徒复山却没有心情欣赏这宝物,他的心中满怀心事。虽然司徒复山对司徒玉的调查结果有几分怀疑,但有人想行刺自己是事实,不管太子是不是幕后的主使者,都要把他拿来敲打敲打。
他吩咐门外的宫人:“去把太子给我找来。”
大渝国皇太子司徒燚,平常去的最多的地方,莫过于太师府和京都最华丽的歌舞坊。
司徒燚性格懦弱,最害怕自己的父王,整个京都的人都知道;他们父子间不和睦,整个京都的人也知道。
可是,太子毕竟是太子,就算再怎样不讨皇帝陛下的喜欢,那也是现在的嫡长子,按照士族家族的规矩,不出意外,司徒燚铁定是储君。
可要说能力嘛,那就另当别论了。
传说司徒燚最怕去的地方,就是皇帝陛下的御书房,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在那里被罚抄书,还是因为经常在那里聆听皇帝的“教诲”,反正只要听到“御书房”三个字,司徒燚都会莫名的打一冷颤。
52书库推荐浏览: 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