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是我家娘子要印些东西。”闵岚笙据实答道。
“小友要印什么?”秀才公一直称呼苏夏至为小友,那是已经把对方当了同道中人了。
“我想印的是……”苏夏至也坐在了桌边,把这次来的目的说了出来。
她想印制的是铺在挂面上面的写着吉利话的红纸。
挂面若想找到销路,必须另辟蹊径。秀才说要给安举人送寿礼时她变受了启发,决定把她家的挂面往礼品方面包装。
刚才在竹器店定的那些竹篮也是为了做这个用。她想着一个篮子里装上六份挂面正好取六六大顺之意,再加上民间就有吃长寿面的风俗,她家的抻面做的挂面可是比擀面杖擀出的面条长多了,那岂不是更‘长’寿!
而印制铺在上面的红纸一方面是为了显得喜兴好看,另一方面还有防伪的作用。
连比划带说,秀才公总算是明白了她的意思,扭头问小邓堂主:“四块这样的雕版,咱们一文银子不挣要多少钱?”
苏夏是要的是分别印制着‘五谷丰登’‘福寿绵长’‘百事通顺’‘四季平安’四句吉利话的红纸,这四句吉利话配上四副吉祥图案分别要用四块雕版才能印制。
小邓堂主挠着头皮仔细的计算着……
苏夏至看着他那副德行就有点后悔刚才嘴欠招惹了他了,只觉得他那样子就是在琢磨怎么多坑自己一点钱呢。
“十二两,已经不能再少。”他放下手,对着父亲说道。
“什么?坑爹的啊!你数学是刽子手教的吧?这明摆着杀人啊……”十二两?心里一阵哀嚎,苏夏至一下就不淡定了!
什么‘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啊,这都是扯淡的话!
现在让她一下子拿出十二两银子来她也拿不出啊。苏夏至眼前都是鸡蛋!她要腌多少鸡蛋才能挣出这些银子呢……
腌鸡蛋没有进项不少没错,可现在为了开挂面作坊各种花销也花去了很多,她根本就没有想到原来印个吉利话要花这么多钱!
古代的印刷术虽然普及,可造价是非常高昂的。雕版选用的木头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保证雕版的不变形,而雕版工匠的工钱也很高,一般的小作坊也只能养一两个这样的工匠而已。
苏夏至没有这些概念,她在计算成本的时候,过于简单的把这项与现代的印刷品等值了。
小邓堂主知道她是误会了,非常耐心地将制作过程细致低与她解释了一番,并亲自带着她到和面的工坊里转了一圈,这时苏夏至才明白确实是自己说错了话。
蔫头耷脑地给小邓堂主赔了礼,她想的好好的事情只能搁浅,对此结果她有些失落,但没钱办不了事这是指定的,她起身告辞:“秀才公,我的钱不够,以后等我攒够了银子再来。”
“无妨。”秀才公拉住起身要与娘子离去的闵岚笙:“只要小友为老夫的典藏书堂作诗一首,四块板子就算老夫送给岚笙秋试的贺礼好了,我看这几句话也很讨喜!”
“不可不可!”闵岚笙赶紧推脱,秋试还未开始,人家贺礼都送了,万一自己没考取岂不是成了笑话?
正文 第118章 惊才潋滟(4)
“真的?!”一脚迈出门槛的苏夏至马上又眼睛冒光的退了回来:“一言为定!”
“秀才,我念你写,也不要算什么秋试的贺礼,就算我们夫妻送给秀才公的,愿典藏书堂书香四溢福泽各方!”
“如此甚好!”做书堂的人,有很多一半是为了谋生,一半也是为了传播书籍学识,所以苏夏至说典藏书堂福泽四方秀才公是很爱听的。
那是对他所做之事的褒奖。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典籍勤向窗前读。”
这首古诗流传度很高,是宋朝的一位与秀才公同名不同姓的皇帝写的。苏夏至知道自己穿越的朝代并不是过去自己历史书本了学到的那些,所以才敢堂而皇之的剽窃而不脸红。
但是她很小心的修改了最后一句诗,原句是:‘六经勤向窗前读’改为‘典籍勤向窗前读’。
朝代不同六经所包括的《诗》《书》《礼》《易》《乐》《春秋》这个朝代并没有。所以她不能用原文。
但同类的书籍还是很多的,换上典籍也算通顺。
一首诗句句说的都是读书的好处,让秀才公甘心情愿地搭上了四块价值十二两银子的雕版。而此时与秀才走在回家的路上苏夏至又在后悔:早知道学什么管理啊,不如学中文……这要是背一脑门之乎者也来了就忽悠呗……都是钱!
“娘子。”闵岚笙一直在偷偷看着她面上的表情,很希望她能把今天的这些给自己一个解释。
“啊?”沉浸在春秋大梦里的苏夏至茫然地望着他:“怎么了?”
“无事。”他轻声说道。
看她发傻的样子就是没把今天这些事情放在心里,也许她觉得这些不值得解释吧……那样也好。至少说明娘子认为这是小事,不值一提。
52书库推荐浏览: 不爱钱只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