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_蓬莱客【完结】(218)

阅读记录

  他当时不过是病急乱投医罢了,却不想歪打正着,叫他寻对了人。

  萧永嘉在放女儿来义成之前,暗中已是做好两手打算。

  选的同行仆妇,除了会做饭的厨娘、能做衣的绣娘,有力气的打杂,为求稳妥,还细心地加了一个从前曾做过接生事的婆子。

  洛神是不知道的,阿菊却清楚。

  闻讯后,立刻带人赶了过去。烧水,唤醒那昏厥的产妇,喂她糖水和吃食,让她恢复力气生产。

  妇人当时苏醒过来,见身边突然多了七八个人,其中那位面容犹带几分少女稚气的貌美年轻女子,竟是刺史夫人,因放心不下自己,亦亲自来了,不禁热泪盈眶,本已万念俱灰的心,渐渐又起生念,再有婆子在一旁助力,用尽全力,终于顺利生下了孩子。

  那是一个男婴。

  亦是义成开荒以来,城中所诞下的第一个新生命。

  附近很多人闻讯赶来,喜笑颜开。

  也是来到义成之后,洛神才知,在北方那些战乱不断的地方,新生儿即便能够出世,大多也逃不过夭折的命运。

  饥饿、疾病、杀戮,乃至被食,孩童口数越来越少。

  如此乱世之下,任何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弥足珍贵。

  当时看到妇人怀中抱着婴儿,哺乳喂食之时,洛神竟也激动,眼眶微微发热。

  那次事情过后,她便开始照自己所想做事。蒋弢再未出声劝阻。

  如今城里已聚了孩童数十人,因年纪尚小,白天大人垦荒种地,孩童无所事事,无人管束,便满城乱跑。那日一个调皮的,钻入一座还无人居住的废屋里,被突然倒塌的断墙压在了下头,所幸没有重伤。

  为免下次再有如此意外,更是想到高氏向来有兴办学堂,收贫寒人家子弟读书进学,从中举荐提拔品学兼优者入仕为官的传统,为了让义成的更多孩童也能认字,洛神在刺史府的后院里收拾出了一个大的空院,开了一个学堂,派人到那些有孩童的居民住处,挨家挨户宣讲,叫人送孩童来刺史府上学。

  有这样的机会,是刺史夫人的安排,又传言开来,说刺史夫人竟是南朝那位大名鼎鼎的高相公的女儿,她肯纡尊降贵,要教他们的孩子读书认字,谁会不肯?

  没几日,白天原本总是静悄悄的刺史府后院,开始传出了朗朗书声。

  女童小鱼,便是洛神的第一个学生。

  她来上学,必带上一束捆扎得整整齐齐的新鲜野花,放在教席一角。

  新的刺史夫人的身份和此前从未想到过的这种生活,让洛神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每天虽然比从前忙碌了许多,却过得很是充实。

  她也再不会像起先那些天似的,每日无所事事,总在眼巴巴地等着李穆回来。

  学堂的事情渐渐稳定下来,除了她,琼枝也能教这些孩童读书,洛神便又计划起了另一件事。

  李穆的士兵人数在渐渐扩增。那日听高桓提了一句,似已扩到他刚来时的两倍了。且每日都还在不断增加。

  随之而来的,便是军需供给的问题。

  口粮,除了刚开始随第一批人出发时携带的军粮,后续是不可能指望朝廷的。今年开荒种下的第一茬粮,也要等过些时日才能有收。但好在有侯定的借粮,供城中军民支撑到收成,问题应该不大。

  除了口粮,另一不可或缺的军需,便是衣物。

  洛神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街上走过的士兵,衣衫褴褛,鞋履破口,甚至还有光着脚直接走路的。

  如今天气热,问题倒是不大。但听说这里的冬天,比建康冷得多。等天气转冷了,恐怕就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到了那时,她相信李穆应该也会解决这个问题了。

  但若是能发动城中妇人一道纺纱织布,尽量早地做些准备,哪怕力量有限,能帮上一点忙,那也是好的。

  可是这里缺纺机和织机。

  先前在刺史府的废墟里,是扒拉出来过从前织工留下的旧机,已被修好,也能用了,但却各只有一台,远远不够。

  便是能叫来人,没有纺机织机,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洛神便想去寻蒋弢商量,叫他帮自己想个法子,看能不能去哪里弄过来些,或者,叫人重新打造,也是可以。

  蒋弢平日处置民事的所在,便设在刺史府的前衙。

  洛神立刻寻了过去。

  他人也恰在。正伏在案头,写着文书,忙忙碌碌,见洛神来了,忙放下笔,起身来迎。

  洛神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蒋弢显得很是高兴,道:“将士们若知道夫人关心,必也感激。夫人放心,我这就去想办法。”

  洛神向他道谢,正要走,看见那个守大门的兵匆匆跑了进来,看见洛神,跪了下去,口中道:“方才到了一拨建康的人,道是皇后所派,给夫人捎了一封信,还带了许多的赏赐!”

  说完,双手托起手中之信,高高举过头顶。

  洛神一愣。

  缓了一缓,才回过味。所谓“皇后”,应该就是堂姐高雍容了。

  算时日,堂姐夫东阳王继位为帝应该也没多久,新旧更替,这个当口,新上位做了皇后的阿姊,事情应是少不了的。

  她人远在江北,还没有来得及写信拜贺她和姐夫,却没有想到,她竟先记着自己,这么快,就写来了信。

52书库推荐浏览: 蓬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