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秋伸手抓了一把,凉凉的。
拾儿问她:“做什么呢?”
“想起小时候的事儿了。”秋秋说:“还不懂事的时候,看着天上飘着一朵朵的棉花,总想着它们为什么不会掉下来?难道是有人用绳子把它们挂在那里吗?可是接着又想,要是哪天突然掉下来了砸到头上怎么办呢?”
她说的是的确是小时候的事,但是她说的是小辈子的小时候。这辈子她可不会那么傻了,因为她可是有前世记忆的。
拾儿没听她提这事,现在听得好笑:“你这么胆小啊?还怕云彩会掉下来?”
“谁说我胆小了,我可没怕。”秋秋说:“我想棉花是个很轻很软的东西嘛,就算掉下来砸到了头,也不会很疼的。”
拾儿还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奇思妙想。他的童年乏善可陈,从来没有过轻松和快乐,更没有过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
“看下头,是运河。”
秋秋低下头看,运河在阳光下象是一条闪亮的缎带。往前看不到头,往后看不见尾。
虽然在他们修炼的人看来,人力很微不足道。可是成千,上万的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情,这股力量也是很可观的。运河不就是这样凭借人力开挖凿通的吗?
他们到达京城的时候,正是日落时分。
夕阳已经沉入了地平线之下,白日的暖煦渐渐被寒冷的夜风吹散。天际一片苍茫,灰沉沉的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京城的城楼高大而巍峨,秋秋仰起头看着城楼的一角飞檐。黑色的檐角在暮色中孤独的挺翘,不知为什么。这情景让秋秋让秋秋想起不知在哪儿看到过的情景。
这城楼就象她曾经见过的死去的鸟,翅膀毫无生气的垂下。
“进城吧。”
京城肯定已经遭遇了很大的变故,天还没有黑。京城的大门紧闭,秋秋甚至在那沉厚的城门上看到了斧凿砍劈的印记和火灼留下的焦痕。
地下本来铺的应该是青石,但是现在上面全是凝固了的黑色血迹,很多已经渗进了石缝里。
他们越过城墙进了京城。
街上看不见行人,沿街的那些门有的紧紧闭合。有的却截然相反——毫无防御的大咧咧的洞开着。
城里弥漫着浓重的死亡气息,就象秋秋在来的路上曾经闻到的一样,但是比那还要浓重得多。如果说来的路上那些死气还象烟雾一样,只是看不见而已。那这里的死气就浓稠得象是胶着的状态似的,挤迫得人都无法顺畅呼吸。
这里让秋秋很不舒服。
拾儿握住了她的手。
秋秋转头对他露出一个有些勉强的笑意。
拾儿知道秋秋灵力纯净,又对环境特别敏感。现在肯定觉得很不舒服。
微凉的灵力通过两人交握的双手,从他的身上向秋秋的体力流淌。
明明他的灵力是清凉的,可是秋秋的胸口却在慢慢变暖。那看不见的压在身上的重负也变轻了。
街上有成队的兵卒走过,虽然对面擦肩而过,但是他们对秋秋一行人视而不见。
他们的脸上全是戾气,杀气缠身,有个人的刀就提在手里没有收进刀鞘中。刀刃上磕出了豁口,还沾着新鲜的血迹。他们一路走,那血沿着刀刃淌下来,一滴滴的落在地下。
再向前走他们就看见有人拖着几具死尸往街角去,那里有两辆木轮车,收拾尸首的人没有穿兵卒的号衣,但是臂上勒了红色的带子,他们看起来神情木然,毫无生气,大概是专管收尸的人。
被抬上车的尸首并不是兵士的,看衣裳穿戴,生前大概还是富贵人家。抬尸的熟练的从死尸的身上搜检财物。
秋秋甚至看到木轮车上撂起来的尸首中露出小孩子的脚。
秋秋把脸转到了一旁去,胃里有东西在拼命翻腾,她压抑不住那种烦闷,猛地弯下腰朝着路边呕吐。
从前乱世这两个字只在书看到过,现在她亲眼见到了。
拾儿并没有出声安慰她,等她直起身来,递了水给她。
秋秋漱了口,精神比刚才好了一些,点头说:“走吧。”
越靠近禁宫,就越让人觉得压抑。
宫墙那暗赤的颜色真象是血染就的,宫门口有人重兵把守。这天子的皇宫看起来就象个巨大牢笼。
176 皇宫
宫城极大,他们从西北角进去,前面是御花园。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御花园白天或许花木扶疏,景致优美。但是在夜晚看来完全变了个样子,灌木黑黢黢的象伏在道旁的怪兽。亭台楼阁在夜色中显得孤寂静默,仿佛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和隐密。
曹长老小声问方真人:“听说你以前来过皇宫?”
方真人简短的说:“那是好几十年前事了。”
“那时候皇宫不是这样吧?”
方真人顿了一下才说:“皇宫之中说是有真龙之气,可是人气驳杂、几朝皇都,宫中怨戾之气、杀戮之气太重,对修行之人是很不相宜的。”
自从修缘山出事之后,方真人的改变众人是有目共睹的。他变得异常沉默,往常长袖善舞文质彬彬的一个人现在变得那样冷漠,甚至有时候秋秋觉得他的眼神里透出绝望和阴鸷来。这种目光让她觉得心惊。
52书库推荐浏览: 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