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_易楠苏伊【完结】(校对中)(385)

阅读记录

  所以这事该怎么办呢?

  “我看不如咱们上报给公社的时候把钱写低一些。自己分的就按照真实的来。”

  会计王立贵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你这样就是搞双账本,肯定不行!”要是被上面知道,就是他的失职,他可是要挨批的,他坚决不能答应。

  有人说:“不如就先把钱压在那边,不动弹!不分给社员,不就没事了吗?”

  其他人一个劲儿地摇头,“我们家都穷得叮当响了,好不容易今年有钱分了,你还给压下来,你咋想的呀?”

  这个建议大多数人都驳回了。

  钱淑兰干咳一声,“我看咱们不如把这个钱一分为二。一半用来分给下面的社员,另一半用来建立新厂子。”

  众人都来了兴致,纷纷朝钱淑兰看去。

  钱淑兰朝大家道,“你们可能不知道,现在运水得要往南走五十里的地才能运到水了。这么多的地,咱们浇红薯怎么浇得过来?不如咱们就多养鸡吧。”

  众人都开始面面相觑。

  钱淑兰指了指会计本,“你们看看,三千亩的地全种粮食咱们才得了十万一千八百块钱。可咱们的养鸡厂如果要用地,撑死了也就三亩,却得了一万零六百七十一块钱,哪样更划算?”

  “可粮食是咱们的根本呀?”有人小声嘀咕着。

  可紧接着就被别人嗤之以鼻,“什么根本!吃点自己种的粮食还得靠偷。”

  钱淑兰见吵起来了,忙道,“我也不是说把三千亩地全部都用来养鸡。我是说再划十亩地出来盖养鸡厂。你们看呢?”

  只是十亩地的话,也确实没什么影响。只是有人纳闷了,“行啊,可是上次咱们养了六千只鸡也就只花了八百块钱呐?也用不了这么多的钱吧?”

  钱淑兰叹了口气,“那是因为没干旱,可明年就不行了,咱们要不停地运水过来沤肥。光柴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八百块钱够干啥的?估计八千都打不住了。”

  众人一想也是。这柴油老贵了,要跑五十里外的地方运水,肯定很花钱。

  可养鸡好歹比浇红薯要轻快一些。

  于是队里留了九万两千两百八十九块钱用来养鸡和养猪。

  剩下的十万块钱用来发给社员。

  除了养鸡厂是有社员参股的,竹艺轩和养猪厂都是属于生产大队的,也就是全部社员的。

  当初钱淑兰出了两百块钱,占了百分之六点二五的股份,所以分到了四百六十六块八毛五分钱。

  另外队里又按照人口和工分,分到了一千七百六十三块钱,加起来就是两千两百二十九块八毛五分钱。

  这么多钱一拿回家,全体炸开了锅。

  这还是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呢。

  像去年也就是三百多块钱。今年直接翻了好几倍。

  孙大琴一拍大腿乐了,“哎呀,早知道能得这么多钱,咱们还绞尽脑汁地跑去县城干什么?不如就留在乡下种地得了?”

  钱淑兰有些无语。如果种地能让他们一辈子都能超过60%的同龄人,她何苦这么折腾。

  这次分到的钱,大头还是卖猪得来的钱,可她已经打算好了,明年就是养猪的最后一年。这种不合常理的东西,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如果把这项去掉,恐怕他们分到手的钱,全部都得去黑市买高价粮了,哪里还能有结余呢?

  至于给他们找工作,锻炼的是他们的眼界,工作能力和性格的培养。

  当然是非观也会增加不少。可不只是钱的问题。

  这次他们生产队工分值算下来有五毛钱,比之前的三分钱直接番了十六倍还多,报到公社的时候把周社长喜得眉开眼笑的。

  当天下午就去县城给汇报了。

  回来之后,就给王家村发了个先进生产队的奖状。

  然后又开始召开全体公社大会,重点表扬了王家村生产大队的先进事迹。

  十几个生产大队社员全都一脸羡慕地看着他们。

  原本周社长得到的五万粮食,都用来分给那些受灾严重的生产大队了。

  可僧多肉少,分到每个人的手里依旧没有几斤粮,没几天大家又饿起了肚子。

  听到王家村这么有钱,一个个都打起了主意。

  有那家里跟王家村有姻亲的人家开始登门了。

  这不开完大会没两天,老王家也迎来了第一波客人。

  孙大琴的亲爹亲娘亲自登门了。

  说起来,孙大琴已经一年没有回过家了,乍然间看到亲爹亲娘上门还有点发怔。

  鲁三翠直接就是握住她的手,一个劲儿地哭诉,“大琴啊,你可要救救娘啊。家里已经断顿了。你两个小侄子都饿得哇哇叫。”

  她不提侄子还好,一提起他们,孙大琴就想起之前的事,她冷着脸抽回自己的手,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娘,回了一句,“咱们家什么事都听婆婆的,我做不了主。”

  然后直接离开堂屋,回东屋去了。其他人不想蹚浑水也纷纷找借口离开。

  鲁三翠尴尬得不得了,气恼地瞪着孙大琴的背影。

  孙保财倒是没管自家的闺女,如果闺女真的做得了主,也不会一年多不回家了。他搓着手十分不好意思地看着钱淑兰,“亲家,真是不好意思。我们这也是没法子了。咱们孙家村现在连一碗粥都吃不起了。村里已经有人饿死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易楠苏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