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康涨得脸色通红,他当然知道。自从那一年正国把自己攒得钱全拿给他娘治病,他娘就最疼正国了。平时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留给正国。
周雪梅挑了挑眉,“你看你明明知道原因,那你还有啥不满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许多人都知道的道理,这两人却不知道。周雪梅只能无奈摇头。
正康低着头呐呐不语。刚才他娘说他没孝敬过她,那是因为他娘还年轻啊。家里又不缺啥。等她有需要了,他肯定不会不管她的。
周雪梅看向刘芳名,“你也别觉得父母都是应该的。我婆婆是公平,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可有几人能做到她那样的?你婆婆虽然比不上我婆婆公平,可她也不错了,帮你们无偿带孩子,连工也不上。你们两口子却从来没感激过她,反而觉得是应该的。丰产是你俩的孩子,是你俩的责任,她心疼你们帮你们带孩子,你们就应该感激。别想着让你婆婆改变,我告诉你们,你婆婆改不了的,她就是偏心,你能拿她咋办?惹急了她,她不给你带孩子,我看你咋整?”
刘芳名又气又委屈。合着婆婆偏心,她还不能说了。
周雪梅摊了摊手,“我言尽于此,听不听随便你们。”
第248章
刘芳名被周雪梅好一顿呲,心里别提有多懊恼了。
可她又不能跟周雪梅掐,毕竟对方是长辈。
她直接出了院门,正康见她气势汹汹的,赶紧跟了上去。
刘芳名到了养鸡厂,看到丰产安安静静坐在凉席上吃葡萄,看到她来了,连动也未动一下。
小敏先叫了人,“大哥大嫂!”
两人齐齐‘嗯’了一声。
刘芳名凑到丰产面前,压低声音,“丰产,让娘抱抱你,好不好?”
丰产拿了一颗葡萄往嘴里塞,压根没觉得刘芳名是在跟他说话。
钱淑兰在边上打着扇,朝她道,“你把丰产带回家去吧。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好好跟他培养一下感情。”
丰产已经三岁了,这三年,刘芳名除了最初那一年还时不时能回来看看,最近两年,厂里几乎不放假。
这年纪的孩子本来就不记事,今天的事,到了第二天准保得忘。更何况好几个月呢。
“太奶奶,奶奶呢?”丰产吃着葡萄突然问。
钱淑兰给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你奶奶去县城给你买好吃的了。”
她能说你奶奶已经顾不上你了,要去照顾你堂弟堂妹了吗?她只能撒点小谎。
丰产歪着脑袋,嘴里咕哝着,“什么好吃的呀?”
钱淑兰手点着脑袋装作忘记的样子,好半天才回他,“应该是那种吃到嘴里甜甜的东西。”
丰产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轱辘爬起来,惊喜得大叫,“是糖吗?”
小敏眼睛也亮了,也从凉席上爬起来,“是糖!”她娘肯定也会给她的。
两个小孩子手拉着手蹦蹦跳跳的,好似马上就能得到糖似的。
刘芳名眼里闪过泪花,她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儿子这么无视他,却一心只想要婆婆,她捂着脸哭了好一会儿。
钱淑兰皱眉看着她,“你以后多带不就行了?小孩子总是亲近母亲的。”
刘芳名苦着脸,她还要上班呢,哪里有时间带孩子。再交给婆婆带,她实在不放心。
婆婆明显偏疼二弟家的孩子,以后对丰产肯定不如以前好了,她怎么办?
她侧头了一眼小敏,长得唇红齿白,小脸肥嘟嘟的,两只胳膊像莲藕似的一段段的。
她突然眼前一亮,双手激动地握起来,“奶奶,你能不能帮我带下丰产?”
钱淑兰没明白她的话,“我不正在带他吗?”
“不是,我是说以后都由你来带。”
钱淑兰挑了挑眉,见她一脸热切,不答反问,“你一个月给我多少钱呐,让我给你带孩子?”
一分钱都不给,也就只有老大那两口子那傻缺才干出来的事。
就像她养着小敏,也是要老大两口子出口粮的。
队里虽然也分给小孩子口粮,可并不是无条件给的,是要按岁数用相应工分抵的。
钱淑兰以前都从孙大琴账上扣工分。
孙大琴带丰产这三年,工分几乎没多少。钱淑兰就让她掏钱出来。
没道理自己的女儿还要她这个老娘帮着养。
再说了有付出才会把孩子记在心上。钱淑兰就是要孙大琴知道,小敏也是她辛辛苦苦用口粮养大的,不能不管她。
所以无论是王守仁还是孙大琴都没有忘记这个女儿。
每次王守仁从县城回来也会想到给这个女儿带东西。
至于孙大琴不跟正康两口子要钱养孩子,按照孙大琴的想法,是他们还没分家,没必要。
钱淑兰当时只想呵呵,没分家,怎么他们每个月的工资从来没给你呢。
见孙大琴一副一家人的样子,钱淑兰懒得再劝。
刘芳名被钱淑兰的话问愣住了,“钱?”
钱淑兰一脸的理所当然,“我跟你们已经分家了。难道你想让我这么大年纪,还要从自己口粮抠出来给丰产?”
刘芳名侧头看了一眼小敏。
钱淑兰自然明白她的意思,“小敏的口粮都是你公公婆婆出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易楠苏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