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了那个姓刘的记者,一直都是他在给于小娟出主意,告诉她一步一步该怎么做
于小娟抬起头来在人群中搜索刘记者的身影,但是连根寒毛都没看见。她又拿出手机来拨打刘记者的电话,但是连拨了几个都是“您拨打的电话正忙”。
失去了那个“扶着”走路的刘记者,于小娟更加慌乱了。记者们围攻抛出来的问题她一个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越不知道怎么回答,则记者们对她就越不客气,提出的问题也越尖锐,甚至有个记者居然问出“帖子里说的那个叫张雾的人,真的是你儿子吗”。
这个问题压断了于小娟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生气地冲着周围不断唧唧喳喳的记者们吼道,“你们脑子有问题吗!张雾不是我儿子是你儿子吗”?!
这一吼,非但没有把记者们吼退,更惹得他们齐刷刷举起手中的摄像机,更加疯狂地拍摄于小娟“失控”地画面,这在某些记者心里,就等同于取证于小娟的“吸食毒品”。
闪光灯不停地在于小娟脸上闪烁,她第一次觉得这个曾经令乡下人觉得高端洋气的东西那么让人讨厌,那么让人愤怒。
记者们再向她提问的少了,更多的是追着她拍她“失常”的照片。在他们的镜头下,于小娟一边遮掩着自己的脸一边想找地方走开,她的脸上露出不耐烦且愤怒的表情,头发也因为频繁地遮掩脸面而变得凌乱。
她不再是在早上网络视频里呈现的信心满满地指责负心汉和讨取公道的样子,而只是一个狼狈的、想逃走的、甚至有些“精神不正常的”中年妇女。
记者们以为这是他们努力抛出“有效力”问题的结果,而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并不了解套路的女人受到逼迫的原因。
“不要拍了!!”于小娟突然怒吼起来,尖利的声音瞬间传遍了整个广场。
她红着眼,看着那些可恶的机器更加生气起来。尤其是她看见了刚才向她提出“张雾是你的儿子吗”这一问题的记者,他正对着于小娟在不停地按快门。
于小娟气得身体都抖了起来,她指着那正在拍她的记者径直快步走过去。
“拍什么拍!你死老娘了吗!”于小娟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想去揪记者的摄像机,但是很快被那记者躲了过去。
就是这一幕,在半个小时后传遍了互联网,视频的标题是《发疯!“私生门”案女主欲摔记者相机》。
于小娟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晚上里,从“受害者”变成了“疯女人”。
江慧心发表的《辟谣声明》和于小娟抢记者相机的视频一起作用,把于小娟变成了被千万人唾骂的“贱女人”和“瘾·君子”。
网友1:“忍不住了吧?一天不嗑药就原形毕露!”
网友2:“还好意思说自己那个时候长得好看,倒贴张总的人多了,还给你两千一晚?”
网友3:“想钱想疯了!贱!”
网友4:“请江太诉诸法律!这种贱人不能放过!”
网友5:“帖子上男的照片是她奸·夫吧?这男的心真大!口味真重!”
……
评论里不仅骂于小娟,也骂张雾,他们把张雾骂成于小娟的“奸·夫”,并把他当成这一事件的幕后主使,因为他们通过对记者围攻于小娟的视频来看,认为于小娟“完全不可能有脑子想出这些招数”。
这些言论到处充斥着一个网络现行的道理——吹牛不上税,杀人可诛心。
并且更加过分的是,有网友对于小娟进行了“人肉”,不仅将她的身份信息及电话号码公布出去,还把张雾的手机号也公布了。
于小娟那已经很久没回过的老家人也因此受到了牵连,一并被卷入谩骂的大潮中,包括于小娟已经去世的母亲、那个执意将张雾留下来抚养的老人家。
网友们骂她“也是贱货,贱货才能生出这种下贱的女儿”。因为一向来“匿名”而且不会受到追究的言论都能最大限度地展示人性之恶。
这一晚后,于小娟消失了,或者是她躲了起来没有再让记者发现。
张雾也消失了。
就在那天晚上,似乎这个突然发生的爆炸性事件就此解决了,因为该辟谣的辟了谣,该“被口诛笔伐”的也“伏了法”,重要的是记者们再也联系不上事件的“男女主人公”。
然而,事情并没结束。
第51章 疲倦
珺雅找到张雾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五点。
张雾坐在他们曾经一起等车到和风小憩去的公交站台。
他弓着身子坐在那里,两条长长的腿向前伸着。
惨白的路灯照在他的侧脸上,高挺的鼻头上好像掬着一颗月光珠。他抬着头看着远处的夏夜之空,星星点点地罗布在深蓝色的天空上。
他看得很认真,像一个哲学家在仰望着夜空思考命题。但是哲学家的思考充满了智慧的仪式感,而张雾却像一张哀伤的明信片。
一层淡淡的晨雾弥漫在看不见的空气里,唯一能证实它们存在的是湿润的树叶。
“雾。”珺雅走过去。像是在叫他,又像是在说真实的雾。
52书库推荐浏览: 夏季青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