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立法纪,军纪严明,编制是否得当,责权划分有没有清晰等。
此五点,关乎胜败,胜败亦取决于此。(结合孙武计篇,多方借鉴,不必当真~~)
木清提起笔,毫不犹豫地答起卷来,一炷香刚过,自己就结束了所有的部分。把试卷展好,用砚台压着角落,然后她就闭目养神起来。
不出所料的话,自己应该是没有失误的,虽然没有把握拔得头筹,但也不至于落得下风,应该还是勉强能入眼的。
因为女子书院人数本就少,所以他们这几十位女子,试卷交上去之后,当天就可以被批阅出来,因为院长参与此次批阅,所以很多人还是心怀忐忑的,像是王素衣,几乎称得上是心潮澎湃的,她平时极少出府,所见所闻也不多,但是对于安王妃这个人,确是慕名已久。哪怕不能顺利参与春试,只是能得这样的人赏识也足够了。
香就要落尽,温橙坐在台上,目光似是无意的瞟向那个人,是一副早已停笔,胸有成竹地模样,看她气定神闲的坐在原地闭目养神,倒像是真有些文墨的。
其余的女子,或是已经答完,或是还在紧张地答卷中,温橙现在倒有些期待了,不知道这个人会让自己惊讶还是是惊喜?
又是三声锣响,试卷一张张的被收上来,除去没有答完整的,最后,收上来也仅仅只有二十份试卷。
和几个夫子简单的批阅完前面部分的答案之后,第三部分的策论,温橙逐一审视。果不其然,并没有让自己特别惊喜的答案出现。毕竟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圣上,也依然是重文轻武的。而武官们呢?都是不擅表达的,所以关于这方面,男子尚且不能,何况她们这些深闺里的女子呢。
嗯?她的目光留在了自己最想看到的两张试卷上,一份来自王素衣,而另一份,来自木清。
前者,应该是尽己所能,虽然没有上过战场,没有实战经验,但是把能想到的都答了出来。
而后者给出的答案,就有点巧妙了,虽然看起来也像是没有上过战场的,但是对作战的准备,甚至对战事要点的分析,有些话可以说的上是一针见血了,想必我们的皇上看到这样的考卷,一定会感到惊喜吧。
而温橙,手心里微微冒出冷汗,这个人的才华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期待,如果她只是一个普通人,顺势举荐一下,也算是尽了自己这个院长的职责,可是这个人有如此大才,又有如此的容貌,怎么能让人放心呢?
虽然她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意为之,但是能得到这样的答案,确是意料之外了,温橙将两份试卷收好,当天就进了宫。
这是在安王爷去世后,安王妃第一次进宫。
皇帝惊喜一异常,没有把她当做一般臣子,而是当作他自己的弟媳,着皇后安排了晚宴。本想其乐融融像一家人一样吃一顿平常饭,结果这个人真是不知趣的很,竟然拿出了两份考卷来。
皇帝有些无语的把考卷接过来,很是疑惑的看着试卷上的名字,不就是书院里的两个女子吗?难道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书卷展开,第一位名唤王素衣,字迹清秀,答题简明扼要,倒是有可取之处,但是这种试卷只能说得上有些出众罢了。
皇帝不以为然地展开第二份试卷,木清,名字叫起来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和他的皇弟是一样的发音,只是那笔迹就真的可以称得上一句熟悉了,这个人的笔迹和他那个皇弟简直如出一辙。
他有些好奇的往下看,前面的部分依然是一丝不苟的,几乎没有出错的地方。可当看到下面的策论时,原本自己有些不以为意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这等论述用出众已经不足以形容了,如果把这种人招进朝廷,当得丞相之才,他微微凝神,沉声道:“安王妃对这个木清可有了解?这等才华入朝为官,已经足矣,不知此人家中还有何人,从何地来?可有调查过身世?还有朕怎么觉得这笔迹和皇弟有些相似?”
温橙抬起头,果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觉吗?这一模一样的笔迹,不是短时间内模仿就能做得出来的,还有那对战争与众不同的看事角度。
自从看到这份试卷一直到进宫,她的心情就起伏不停,如果是单纯的模仿,如果是改变一个人的样貌,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像这样把一个人的思想,甚至是一个人常年以来的笔迹都模仿得如此相像简直匪夷所思。
她抬起头定定地盯着皇帝:“臣妇命人调查过,此女家中无人,或者说无家,此女系半年前出现在在渭水河边,后被人所救,由施救者之子柳大郎收留,连身份文牒也是柳大郎托人所置。之前的东西都无从查起,像是凭空出现一般”
皇帝看着温橙郑重的面容,心里有些了然,他把试卷又重新审视了一遍,特别是策论的部分,见解独到,不输于他这个皇帝。最重要的是,这听起来耳熟的名字,还有这样的笔记,和自己脑海中的笔迹对比起来,就像是出自于同一个人之手,只是还不待他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
温橙就接着道:“臣妇曾见过此人两面,此女子端庄稳重,颇有大家之范。其貌清秀绝伦,即使不不施粉黛,也有尤为出众,最重要的是她那张脸肖似王爷,如果着了男装,臣妇自认为分辨不出。还有她的名字,木清,府卫曾报前些日她曾来我安王府,可不知为何又离开了,臣妇以为,可使此人入朝”
52书库推荐浏览: 七月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