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宋玉安对于明珠镇的规划,类似于一个以采集为主的农家乐形式。
要是真的发展起来,还可以种些西瓜草莓这样的一年生水果。
但明珠中学是孩子上学的地方,明珠镇一旦繁荣起来,到时候人来人往的,孩子不安全。
所以宋玉安打算把把这一片区与集市区隔开来。校园区拒绝游人进入,也能给孩子们一个保障。
至于湖西村的那一片土地,宋玉安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但是没有和任何人说。
说好是换地,那就是宋玉安的私人地盘,所以村民们也不关注,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五层小楼要多少钱建造,万一钱不够的要怎么办。
还有就是大家都想开店,可是具体开什么店呢?人人都开杂货店肯定是不行的,你见谁家镇上是清一色杂货店的。
这边房子还只是一个设想呢,那边村民们已经计划着下一个集去别的镇上看看,人家都有些什么铺子,挣钱不挣钱。
图纸还在计划中,但是材料可以先准备起来。今年整个夏市都要扩建,建筑材料紧张。
就拿砖来说,农村使用的是普通砖瓦厂烧制的青砖。这种砖头制作十分复杂,首先要踩泥,就是蒙着牛的眼睛拉着它在泥潭里一直转圈圈。
踩完之后压丕,要用力的拍打几次,才能压出光滑的泥丕,接下来还要阴干,不能淋雨,半干的时候入窑,猛火烧制几天,才能得到一炉青砖。
宋玉安当初盖房子用的就是这种砖,它比城里用的红砖贵,也比红砖耐用。
但是制作太慢了,眼下这种大批量的建筑,几十个窑也跟不上。
夏市里倒是有一家红砖厂,前几年才开的,用的是机械化设备,产量很高,现在整个市区建设都是去那里拉砖,价格也不贵。
但宋玉安知道,在过几十年,国家就会限制使用红砖,因为太高的楼层红砖承重力不行。
最后宋玉安把目光对准了灰砂砖,这是六十年代的工艺。灰砂砖是一种技术成熟、性能优良、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承重力高过红砖,造价却比红砖低。
宋玉安让赵刚派了个师弟去北京采购量了几套灰砂砖的机械化设备回来,在离湖东村几公里的山脚处开了一个大型的砖厂。
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以后国家修高铁,要移的两座山,就在这里。
宋玉安现在挖山烧砖,也算是移山的先头部队了。
砖厂这边,宋玉安交给了何宝贵的大儿子何大来管理,当初何宝贵抛妻弃子走了,何大为了养家,去青砖厂当过学徒,他做青砖的手艺不错。
后来何耀宗和宋玉安组织扫盲,何大积极响应,不仅按时去上课,专心听讲,下了课还经常和他弟弟学习巩固,听说已经自学完成了初中课本上的知识。
一开始他在养殖场工作,后来赵刚发现这个小伙子不错,就把人要了过去。
他居然很快就学会了挖掘机,铲车的使用,赵刚曾经和宋玉安感叹,以这个小伙子对机械的敏感,如果当初能好好上学,能有什么样的成就还说不定呢。
但小伙子已经娶妻生子,他也不想再进学校了。宋玉安当时就留了一个心,现在砖厂开了,又全部是新设备,宋玉安觉得,交给何大管理,再适合不过。
他当初对何家,算是雪中送炭,虽然承包了他们的土地,但是半点没让他们吃亏。
去年何宝贵被当初勾搭的那个小姐卷完了钱跑了,穷困潦倒的回来纠缠他们,还是宋玉安帮忙把人弄走的。
这几年何大的娘不论做什么好吃的,都会惦记着给宋家宋一些。是知恩图报的人家。
把砖厂交给何大管理,宋玉安放心。
果然何大也没叫他们失望,跟着北京宋机器过来的师傅学了一个多星期,就牢牢记住了机械的使用方法,泥土的硬度,湿度各项数据也背得清清楚楚。
这边回砖厂开工,那一天的生产量完全不是普通小窑能比的,更别谈它的价格只要青砖的一半。
别说小的那些青砖厂了,少了宋玉安这个大客户,红砖厂的生意都没有以前火爆了。
宋玉安不愿意把人逼到绝路,所以就和十里八乡的小窑厂说了,愿意接收他们的工人。
这种小窑厂挣得也就是个苦力钱,经常是一家老小的上,宋玉安开的工资算下来和他们烧砖也差不了多少,最重要的是没那些辛苦。他们考虑了之后也就同意了。
其中还有人是打着来偷师的打算的,但是真的上手了以后才知道,这设备不是一般的贵,至少现在他们买不起,只能静下心来乖乖做起了工人。
图纸交给徐师傅负责,砖厂交给了何大,宋玉安又一头扎进了研究所,他今年培育的石榴成果不错,十四种父本,有八种授粉成功,现在十石榴已经长得核桃那么大了。
杨教授的几个学生每天做记录,施肥浇水抓虫都不假于人手,就怕请来的人弄坏了他们的宝贝石榴。
这么多科研人员,今年的成果也不少,杨教授带着两个学生研究了几年的糯玉米,采用了玉安1号的一部分基因,现在已经成功背包,且70%的背了双包,只等成熟以后看口感如何。
还有另外一个研究人员,他研究的是黄豆,今年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宋玉安的这个研究院,越来越有前景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容姝姑娘 年代文 穿书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