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个儿是阴天,风大,云朵厚实,就在他们说话的这当口,天黑了几度,眼看要下雨。
古熹又道:“看天气雨就快下了,两位婶子今日还是先回吧,相亲这事儿,下回再说可好。”
为了让沈媒婆早点离开,古熹咬了咬牙,道:“那日我同高状元游湖,发生了一些事,媒婆大约也听说了,我一直觉得很抱歉,不知媒婆能否帮我去高状元府上问问,他可愿意再同我见一次,我向他道歉。”
凭她多年的媒婆经验,沈媒婆一听就知道这古熹姑娘大约对高状元有好感,便一口应了下来。
“熹姑娘你放心,我呀,帮你去探探高状元的口风。你放心,高状元先前就透露,他喜欢你这款的。”
古熹呵呵笑了一下,把两位送出了门。
关上大门后,她整个人也没力气似的靠在了门后。
同这些人讲话,真是太累了。
不过片刻后,古熹匆匆上了二楼,进了永昭公主的房。
看到公主乖觉地坐在房内,脸上是常年不见阳光的苍白,古熹顿时便心疼了。
她走过,坐到公主对面,轻声问道:“公主,你刚才下楼,是有什么事吗?”
公主抬起自己的袖子,慢慢摊开放到桌子上,指着一处,缓缓地说道:“破了。”
古熹一看,发现袖子这里,不知什么时候开了一道口子。
古熹便道:“晚上你换下后,我帮你补一补。”
永昭公主不说话,这便是同意了。她想了一会儿,问起了刚才的事。
古熹叹了口气,把沈媒婆的身份着重讲了一番,说道:“今日沈媒婆既然知道了你的存在,过不了几日,怕是京城中不少人都知道。”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就会知道,金水流多了个二姑姑。
这和古熹希望的越低调越好完全相反。
古熹准备等顾不白和顾小白回来,再找他们商量商量。
然而不等他们回来,又发生了一件事。
皇上竟然先知道了金水流多了第二个姑姑的事,派了人来传她们进宫。
古熹在见到传旨太监时,这下是真急了。
沈媒婆和邻居大婶之所以没有发现公主身上的异样,一则是她们离得远,二则是她们只看了一眼,公主便走了。
但见皇上呢?
皇上是这么好忽悠的吗?
如果皇上发现永昭公主不会呼吸,甚至是发现公主的身份……
那该怎么办?
然而这种时候,顾不白他们竟然都不在。
古熹讨好地摸了点银子给传旨太监,问能否稍稍拖些时间再过去。她本想说金水流没什么第二个姑姑,但是一想到都有人见过了,说这种谎,显然是会被拆穿的。
然而太监一脸正直地拒绝了她的贿赂,尖着嗓子让古熹把人带出来,赶紧一起进宫。
古熹没办法,只得慢吞吞地上楼,去往了永昭公主的房间。她本想拖一拖进宫的时间,先去找顾不白的。
眼下怎么办呢……
“速度快点儿!”太监在外面等得急了,一见到古熹和永昭公主出来,就叫了起来。
永昭公主一身白衣,脸上蒙上了一层面纱。
赶在太监开口质问前,古熹忙解释道:“公公,我妹妹她吹不得风,一吹风就生病,万一到时候把病气传染给皇上……”
太监摆摆手,启程回宫了。
路上,古熹小心翼翼地同太监打探皇上召她们进宫的缘由,太监却是直说不知道。
古熹叹了口气,这下真是两眼一抹黑就进宫了啊。本来若是黑灯在的话,她可以让黑灯去找顾不白,甚至是熹王,但黑灯在水仙进宫后没几天,就被顾不白派去了宫里,待在水仙身边。
古熹并不清楚顾不白这样做的缘由,他只说有必要。
天气渐渐冷起来后,皇上召见她们的场所变成了一处暖阁。
古熹进去后,明显感觉到了屋内的暖和。
她心道,这天气也还没冷到需要暖炉的地步吧?皇上怎么这么早就点上了?
她又想到,公主在一个阴寒的墓里带了几十年,又怕见阳光的,现在这儿这么暖和,会不会不适应……
心里乱糟糟的想法虽然很多,但她面上却赶紧拉着永昭公主跪了下去。
公主虽然能坐能跪,但是身体毕竟比较僵硬,是以跪下的时候看着不太自然。
皇上见此,便提出了疑问,更是质问为何见到圣上了还遮遮掩掩地带着面纱。
古熹忙解释道:“皇上见谅,我这妹妹吹不得风,一吹就生病,她自幼身体不好,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导致她说不了话……”
皇上眯了眯眼:“哦?说不来话?暖阁里没有风,把面纱摘下来,让朕看看。”
古熹:“皇上……”
皇上:“怎么,有什么不能看的?”
“不是……”古熹干笑着,寻思着什么说辞才能打消皇上的念头。
然而永昭公主却是自己主动摘下了面纱。
不过她没说话,古熹来之前就让她别说话,当哑巴,她那声音一出口,没问题也能听出有问题。
至于呼吸的问题,隔得远了,不一定能注意到。
52书库推荐浏览: 温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