韫仪笑道:“好了,这佛拜了,愿也许了,我们走吧;听我宫中一名内监说,这西城来了一个杂耍班子,每日总有许多人去看,今日既是出来了,咱们不如也去瞧瞧?”
“好啊。”长孙氏应了一声,与韫仪一道离开了寺院,在她们离开后不久,一道冷风平地而起,吹得树枝一阵晃动,长孙氏连掷三次方才掷上去的宝牒从树枝顶端滑落,掉在地上。
此时,宇文化及正被拒在洛阳城外不得其门而入,他曾想过攻城,但洛阳城中有士兵十余万,而他一路过来,士兵逃得逃,死的死,只剩下七八万人,想要攻克洛阳城,实在是难于登天,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暂时在城外驻扎,寻求入城的法子。
另一方面,杨侗在知道宇文化及杀死杨广后,对后者恨之入骨,誓要将之灭掉,以报杀杨广之仇,不过他手中只有十余万兵力,且被李密的瓦岗大军重重包围,只能保住洛阳城,根本无力再派兵巢灭宇文化及;就在一筹莫展之时,有人给杨侗献了一计,此人就是元文都。
他的计策很好,并且一石二鸟,除狼又去虎,那就是让李密去打宇文化及。
李密围着洛阳城,无非就是想找到稳定的地方图谋发展,既是这样,就以高官笼络李密,让两伙叛军自相残杀,就算李密打败了宇文化及,他的兵马也必然疲惫不堪,而我们就可以养精蓄锐,将来李密若心生反意,对付起来也容易许多。
杨侗对于这个计划赞同不已,当即命人带了诏书去给李密,赦免他过往种种罪行,并拜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封魏国公,入朝辅政。
当然,要想得到上叙一切,先要消灭宇文化及,否则就是空话。
李密虽不甘只做一个辅政者,但为了进洛阳,为了往后的计划,他接受杨侗的招揽,调转枪头对准了宇文化及。
在他们刚刚达成协议之时,宇文化及便率军进攻黎阳,那里是回关中的必经之路,且有一个很大的粮仓,足以保障远从江都来的宇文化及后勤之需。
负责守黎阳的是李密部下徐世勣,后者未与之力敌,而是放弃黎阳,退保仓城。
对于宇文化及来说,仓城里的粮食才是最要紧的,所以一发现黎阳没百姓也没人之后,立刻举兵进攻仓城,而这个时候,已经与杨侗达成同盟的李密率两万大军驻扎在宇文化及后面,只要宇文化及一准备进攻仓城,他就会发难,令宇文化及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被郁闷得够呛。
这些消息,如流水一般传入李世民耳中,经过多日的赶路,十万大军已是到了洛阳附近,不过他并没有立刻现身,而是驻扎在洛阳城外十数里处,派探子前去打听消息,谋定而后动。
消息还在不停的传回来,宇文化及在与李密几次骂战未战得上风后,决定全力拿下仓城,毕竟与嘴战比起来,抢到粮食填倒肚子才是实际。
第四百三十一章 洛阳城外
可惜,宇文化及文也不行,武也不行,几次攻打仓城,都被李密与徐世勣前后加击,整得够呛,而能打的那些人,裴虔通等人又都被宇文化及兄弟给杀了,只剩下一个宇文智及还略有些能耐,但与李密相比,也不够看;无奈之下,宇文化及只得传令暂停攻击,原地休整;近在咫尺的仓城,可望而不可及。
当这个消息传到李世民军中时,裴虔诚道:“元帅,宇文化及的大军已经极为困顿,而且开始出现缺粮,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卑职愿意为先锋,替元帅砍下宇文化及兄弟的头颅。”
在长安的这些日子,裴虔诚从未有一刻兄长死时的模样,他发誓,一定要杀了宇文吹弹替兄长报仇,所以知道李世民带兵前往洛阳讨伐宇文化及他们后,强烈要求随军出征。
李世民望着桌上的沙盘,道:“不急,他们现在只是小打小闹,主力并没有任何损失,如今出击,反而有可能逼他们联成一线,转而对付我们。”
裴虔诚当即道:“宇文化及与李密势成水火,怎么都不可能联成一线。”
站在一旁的杜如晦道:“莫要忘了,之前李密与洛阳也是势成水火,结果不是结盟了吗?”
裴虔诚被他堵得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方才有些不甘地道:“那依你的意思,就这么一直干看着吗?”
“鱼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要等他们争得彼此只剩下一口气时,再动手,如此才可大获全胜。”
李世民摇头道:“只是这样的话,只能保证除去宇文化及,洛阳城……不见得能攻下来。”
杜如晦沉声道:“这一点卑职也想到了,只是王世充的十余万大军现在龟缩在洛阳城中,想要取得洛阳,就只有攻城一途可行。”
刘文静道:“唐王派元帅出征之时,是想让他们三方相争,咱们趁乱收拾残局,十万大军足够;却不想,杨侗竟然会拉拢李密,用他来对付宇文化及,而洛阳城的军队,则趁机休养生息;如此一来,咱们的十万大军就不够了。”
杜如晦深以为然地道:“但若不攻下洛阳,咱们这次便算是白来了,还是得想个办法才行。”
刘文静默然不语,他虽心思颇多,但面对眼下的情况,也是一筹莫展。
在他们说话之时,李世民一直盯着沙盘,心思飞转如轮,徐徐道:“只有引王世充出世,我等方有机会攻入洛阳。”
52书库推荐浏览: 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