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长孙无忌也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反应,“传令下去,立刻整合军队,所有将士皆随本将前去救援元帅!”
李家军纪律严明,一听得命令,立刻整合军队,只用了一柱香的时间便已经整合完毕,随长孙无忌与杜如晦前去救援李世民。
虽然长孙无忌已经将行军的速度提到了最快,但毕竟不如洛阳城离此地近,等他们匆匆赶到的时候,段达的援军已经先一步到了,正集中兵力对李世民猛攻,令后者的四万大军左支右拙,险象环生。
长孙无忌带来的五万人马,无疑令李世民松了一口气,压力大减,但形容仍是不容乐观,他虽有十万大军,但段达的军队也有将近十万之众,他们并不占任何优势;相反,他们还要时刻提防李密那边,万一后者当真逼退了宇文化及,以他与杨侗达成的协议,十之**会回援段达,到时候,他们就要受到两方挟击。
不行,必须得想法子在李密回援之前速战速决,拖得越久对他们越不利。
李世民这个想法并没有错,但战争不是他想结束就能结束的,在想到打败段达的近十万大军之前,只能如此胶着着。
这一仗,从黑夜打到白天,又从白天打到黑夜,几次休战,几次重新交战,堆在地上的尸体越来越多,到处都可见残肢与鲜血,双方都杀红了眼,段达与李世民几次交手,彼此都没有占到便宜。
第四百三十五章 各自撤兵
而在这个时候,十余里外的童山开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宇文化及派兵抢夺老百姓粮食的恶果开始出现了,那些将领不少皆是身有傲气之人,要他们去抢夺无辜老百姓的粮食,听着老百姓绝望的骂声,比抽他们鞭子还要难受,也令他们开始认真思考,是否应该继续跟着这样一个首领。
他们没有思考太久,仅仅过了一天,宇文化及的兵部尚书王轨率众投降李密,翌日,大将陈智略带领岭南一万戏骁果投降李密,所谓骁果,就是以前直属于杨广的御林军;紧接着,是大将张童仁、樊文超率数万江东御林军。
一时间李密的队伍不断扩大,短短几天,从十余万人变成了二十万人,而宇文化及这边则恰恰相反,从十万大军变成了两万人。
宇文化及知道,再继续待下去,留给自己的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当即率着两万人连夜逃离,再不敢与李密交战。
虽然李世民与段达两军一直处于交战状态,然对于李密这方面的情况他一直没放松过,宇文化及逃走,李密队伍扩张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他耳中。
在又一次休战后,他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无忌与杜如晦等人,“不出意外,一天之后,李密就可以整合那些投降的将士,来此援助段达,到时候,我们所要面对的,就是三十万大军。”
长孙无忌沉声道:“这几日连番交战,对我军损伤极大,死亡者已超过一万人,余者也都很疲惫了,要挡住三十万大军……几乎是不可能之事,更不要说是攻取洛阳了。”
杜如晦附声道:“不错,从眼下的形势看来,唯有撤兵一途。”
李世民黯然不语,出战之前,他对李渊许下诺言,一定会夺取洛阳,结果……不仅连洛阳的影子都没碰到,还被段达他们逼得站不住脚,这是他随军出战以来所偿到的第一败。
不过他并非刚愎自用之人,知道杜如晦说的没错,趁着这会儿损失还不算太大,撤兵回长安是最好的选择,只是……段达明摆着要将他们囚死在这里,岂会放任他们撤军。
这一点长孙无忌也想到了,拧眉道:“撤军固然没错,但段达对我们虎视眈眈,岂肯由着我们撤军。”
裴虔通急切地道:“可是现在不撤,等李密的二十万大军赶到,我们就算想撤也撤不了了。”
这句话说得营中诸将都紧紧皱起了眉头,自从李渊起兵以来,他们一直跟在李世民身边,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何曾遇到过这样进退不得的时候,真是憋屈得很。
杜如晦思忖片刻,道:“可不可以与之前在江都一样,让段达以为我们的人数并不止他所看到的这些。”
李世民摇头道:“刘先生之前已经在城门骗过他们一次了,他们又岂会再相信,而且段达这个人粗中有细,怕是早就派人摸清了咱们的底细。”
长孙无忌忽地道:“不可欺骗,那就来一个请君入瓮!”
待得听他细细说了法子后,李世民咬一咬牙道:“好,就依此法而行,希望能够赶在李密过来之前撤军回长安。”
当夜,一名士兵来到段达帐中,拱手道:“启禀将军,有探子来报,说李世民一方动静异常,连营帐也收了,恐怕是想要趁夜逃离。”
段达抚着浓眉的胡子,冷笑道:“这洛阳,可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说着,他道:“传本将命令,齐集军队,本将要打李世民一个措手不及!”就算杀不了李世民,也要毁了这十万大军,给李渊一个重挫。
三更时分,在夜色的掩护下,段达新率大军悄悄来到李世民一方的阵营前,那里确如士兵奏报的那样,大多数营帐都收了起来,士兵行动异常。
正当段达准备下令攻击之时,几道天外流星突然朝他们的军队袭来,狠狠砸在那些士兵身上,一时之间哀嚎声四起,队形大乱,且还在不断继续袭来,每一道“流星”落下,都会倒下一片士兵。
52书库推荐浏览: 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