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殿_悬思【完结】(214)

阅读记录

  “不如皇兄们先去母后那儿坦白。有母后挡着,父皇不会太怪罪的。”我灵机一动。

  “好主意。父皇平日最敬重母后。咱们说去就去。”大皇兄跳起来拉着二皇兄朝坤宁宫跑去,我也提着裙角跟在后头。

  这是乾和十年的事。那年的我只有九岁,大皇兄十三岁,二皇兄十一岁,都还是天真未泯的年纪。

  二皇兄柴弋是个天才,开蒙很早,从记事起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三岁就能吟诗作对。大皇兄柴聿是长子,刚满周岁就被立为太子。两位皇兄都是嫡子,生母是陆皇后。我排行第三,生母宜妃在我两岁时就病逝了。我是在陆皇后宫里长大的,从小就跟在两位皇兄后头。父皇热衷于政务,不是一个嫔妃众多皇帝,后宫里来来去去总没超过四位娘娘,出生的皇嗣不算多,养大了的只有我和两位皇兄。陆皇后是个无可挑剔的美人儿,有出口成章的才气,与父皇伉俪情笃。父皇是个严厉的人,不苟言笑,即使对我这个小女儿也有很多要求,更别说对两位皇兄了。父皇对几位侧妃娘娘也只是宠爱,并不亲热。唯一能时常看见父皇展露笑容的人只有陆皇后。不过,陆皇后对两位皇兄的管教其实比父皇更严格,唯恐他们不上进不成器。大皇兄其实已经足够勤奋聪慧,无奈生在皇家成为太子,仅有的参照是个百年不遇的奇才弟弟,难免让大皇兄气闷。好在大皇兄是个心性豁达之人,与二皇兄一贯亲密和睦。

  宫里每日清晨至晌午是早课时间,父皇和陆皇后亲自挑选了几位太傅教授两位皇兄。因为是太子,大皇兄自六岁起每日晌午过后便得去父皇身边旁听政务。于是,过了晌午,坤宁宫里就只有二皇兄、陆皇后和我。我是女孩,不用背书,只识字就够了。陆皇后有空的时候会亲自教我,没空的时候就打发我去尚书房旁听太傅们教课,所以二皇兄帮大皇兄代笔做功课的事我早就知道。大皇兄其实不是不会写文章,只是没有二皇兄写得快写得好。二皇兄起初为大皇兄代笔,实是因为大皇兄那日受了凉发了热,身体不适头昏脑涨地写不出来,愁得不行,让二皇兄看不过。结果二皇兄代笔的文章被太傅们大大夸奖了一番,同时也提高了太傅们对大皇兄的期望,从那以后,凡是二皇兄代笔的功课总能被太傅们称赞,有些还传到父皇御前,而大皇兄自己写的文章统被太傅们评为“差强人意,未尽全力”,还有将评语特意告知给陆皇后的好事太傅,让大皇兄勤力之后反换来一顿责罚。久而久之,大皇兄心灰意懒,越发写不好,甚至写不出文章了,为了应付差事,索性统统交给二皇兄代笔了。

  要问太傅们如何未能发现这其中的原委,就得说说陆皇后对二皇兄的耳提面命了。虽然都是亲生儿子,我老觉得陆皇后偏心,多疼长子,少疼次子。我不必像两位皇兄那么辛苦,因为不用背书写文,每日过了晌午我可以在宫里午睡。而二皇兄必须在陆皇后的监督下完成功课。陆皇后很早就发现二皇兄是个天才,可她不许二皇兄展现这份天才。在某个难以入睡的下午,我听见过他们母子的对话。尽管当时我尚年幼,记忆却还清晰。

  “母后缘何不乐?是孩儿的文章写得不好?”

  “弋儿的文章写得很好,好到出乎母后预料。”

  “那等父皇来的时候,请母后也将孩儿的文章拿给父皇看,父皇便也能像夸奖皇兄那样夸奖孩儿吧?”

  “弋儿,母后不会把这篇文章拿给你父皇看的。”

  “为何?”

  “因为写得太好了,比聿儿写的都好。”

  “写得好,难道不好吗?”

  “弋儿,你太聪明了,母后有些担心。”

  “孩儿不明白。”

  “弋儿,才不可外露,要懂得藏拙。”

  “母后不是也以才女之名得父皇爱重,得内外尊敬,可见有才不是坏事。”

  “母后是女子,所谓才名,不过是些雕虫小技,锦上添花而已。弋儿是皇子,却不是太子,才名太盛,会惹来猜忌的。”

  “孩儿不明白。”

  “你再大些就明白了,或者,母后这儿有一本《三国志》,弋儿可以仔细读读《陈思王曹植传》。”

  我不知道二皇兄有没有读《曹植传》,我却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本书。待我稍大一些,识足了字后,读过最多遍的书就是《三国志》,其中的《陈思王曹植传》我几乎可以倒背。年少的我曾为才子多舛的命运偷流过不少眼泪。曹子建的《洛神赋》成为我最爱的文章。我将其中的字句绣在枕套背面,让那优美的哀怨每晚伴我入眠。

  后来枕套上的秘密被两位皇兄发现。二皇兄取笑道:“皇妹痴迷《洛神赋》,是想长成宓妃那样的绝代佳人,令世间男子神魂颠倒吧?”

  大皇兄说:“哎,二弟,这美女从来心仪才子,更何况尊贵的公主。咱们小皇妹定然是想着将来嫁给国中的第一才子。”

  “那咱们可得帮皇妹留意留意,好好挑挑。”二皇兄笑着说。

  “国中第一才子不就是二皇兄嘛。”我心里嘀咕着,嘴上不敢说出来。

  我的思绪回到乾和十年科考放榜前一天的坤宁宫。我跟在两位皇兄后头,跪在陆皇后面前。

52书库推荐浏览: 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