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_从今【完结】(132)

阅读记录

  我可一直以为他是沉浸在天文学的海洋里的道士,别的什么都不知道,连和我在一起这件事也能算得上是个例外。

  结果他却开始说起最近遇到的一些奇怪的人,白天是认真的科研人员,晚上就成为了酒吧里嗨爆的乐手;非常喜欢逛超市却什么也不买的英国人;对周易八卦经掌握得很熟练的法国人;超级喜欢轧马路的瑞典人。

  那我想,可能曲方歌就是个沉迷天文学里的科学怪人了,但至少还算得上是正常人类的种属。

  八成他是被什么人传染了点讲话习惯,先讲些不找边际的话,最后才突然转到之前那个话题,说他室友是个特别浪漫的挪威人,总想充当他的恋爱教练,而那架电子琴是来自那个晚上就到酒吧嗨歌的乐器行家,说是和国内买的有一定的区别,至于到底是哪里有区别,他倒是说了很长的一串专业名词,无奈曲方歌根本不了解这一行,只是抱了那架琴回来,他的挪威室友看到这个行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颇有种名师出高徒的感觉。

  看来他有了很多朋友,总好过之前在国内总是形单影只,那时我总觉得他的身上有种无法消融的暗色系,即便是两个人在一起也无法完全散去,那大概还是因为缺少了一些了解他内心想法的人吧,或是他一直都局限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那透明的外壳逐渐硬化成为一道坚硬的城墙,好在现在他走出来了。

  我尝试着弹了几个音,完全就是钢琴的音质,看来他那位朋友还真是个行家,看来这么昂贵的邮费是值得的,把那么遥远的思念传达到我的面前。

  柚子发来了一张照片,波光粼粼的海面,还未消融的积雪,他们只是简单的站在一起,似乎就已经证明了很多事情。接着弹出来一条信息,濑户内刚下来了一场雪,片刻之后却又放晴了。

  我看着那张照片里他们微笑的脸,唇角不由得慢慢上扬,多美好的字眼,我们俩,结伴去看这么美好的景色,很久之后再说起来,也是一种缅怀的情绪吧。

  可是人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来自工作,或是来自生活,就这么一日日羡慕着别人的生活,到后来却不免埋怨起变化多端的命运来,其实不过是自己放不下罢了。

  3

  明明两个人就在一个城市里,却直到今天才见面,大概是我们都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或是这个城市太大,兜兜转转都遇不到彼此。

  聊着工作,闲暇生活,不可避免的问道陪伴问题。

  “他出国了。”我笑着回答。

  “你在等他回来?”刚开始看到那个坐在咖啡厅里的人时,我还有那么一阵发愣,和过去截然不同,现在才从那种外表带来的假象里抽离出来,一个人的眼神是不会变的,她的眼神还和过去一样。

  “算是吧。”曲方歌说他不喜欢这种说法,觉得这像是一种奇怪的维持关系,他希望我们只是站在两个不同位置而已,而不是某种主被动的关系,可我并没去深思这种字面上的含义,真实就是,我们在等一个时间的节点,那时我们会再度相遇,会和从前一样或是更加爱彼此。

  她不经意的叹了一口气,视线移向窗外那来往的人群,“至少你还有一个可以等的人。”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设定,整个画面像是被什么滤镜投射,她成为了那个场景的中心。

  “我现在就能看到很多年之后的自己,变老,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孤单。你说世界明明这么大,怎么就是遇不到一个我想找的人呢?”

  如果我要照着心灵鸡汤的模式去说,那大可以说那个人在来的路上,可这种无来由的希望就像是一种煎熬的酷刑,如果他一直都不来,那他可能还是在来的路上,如果他来了却并不是往你的方向,那也只能说这个人不是对的人。

  看来我真就是个不会安慰人的人,这个时候反倒说不出什么话来,要是柚子在这里一定就能说出几句话一下子点醒人。

  “能和我说一下你们的恋爱经过吗?”她一下子转移了话题,整个人的神采都变了,眼睛都开始放光,像是一下子切换了模式,觉察到我脸上的表情,她连忙解释道,“其实我一直都在写小说,就比较喜欢听别人的故事来找找灵感。”

  可真让我这么一本正经的说起来,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开始了,看着她期待的眼神,只好迟疑道,“我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他,后来他毕业了,我考到了他的大学。”

  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就概括了那么多复杂堆叠的岁月,我想起电视里经常会出现的所谓几年后,几十年后的字眼,白驹过隙,物是人非,还真是轻易得很,现实那么多辗转反侧的夜晚就被这么一笔带过,轻描淡写的笔触让人不住胆寒。

  “那你们是怎么相遇的?”总觉得只要给她一本记录本,这个场景就是十足的采访现场了,只可惜对象是我这个没什么含金量的人。

  我踌躇了会儿,“他是花翎的哥哥。”

  我一定不会忘记那个晚上,无边的夜色成为背景,他就那么站在那里,像是理所当然的安排。

  她慢慢笑起来,温柔的神情充满了向往,“我记得他,新生欢迎仪式他还在上面讲话来着,当初可是迷倒了一大片少女。”

  就这么絮絮叨叨当年的事,还真让人有种回到过去的错觉,想起那些下课间隙和放学时光,弧度不由得有些悲伤,“要是花翎还在就好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