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灵泉农女种田忙_风染夏凉【完结+番外】(358)

阅读记录

  ☆、第570章 情况

  “草民孟初冬,拜见楚大人。”孟初冬上前行礼,楚瑜手中的笔写完最后一划,才搁了下来。

  孟初冬抬头时正好看见楚瑜的字,只见他一笔字笔走龙蛇,铁钩银画,气势磅礴,比之凌章的字还要凌厉几分。

  这字若非十几年的功夫练下来,绝对没有这样的气势。

  孟初冬心下佩服之余,也觉得自己的字该好好苦练一番,方能拿出来见人,否则等到考试时,他的文章做的再好,字入不得考官的眼,可不是白费一番功夫?

  楚瑜起身招呼孟初冬坐下,“孟初冬,幸会。”

  孟初冬也不在意,自袖中抽出一封厚厚的信,递给楚瑜,“此乃我从柳城回转时,王爷交与我,叫我若有机会见到楚大人,转交楚大人便是。”

  楚瑜神色一动,“王爷那时便算得会是我来东平县?”

  孟初冬不语,此等谋划,自是轩辕澈提前布下,而且孟初冬心中有感,这封信定然同他家三娘有所干系,否则不会叫他转交给楚瑜。

  孟初冬此番猜测对了一半,这信中所述之事确实与季非夜有一定的干系,但是并非孟初冬来送不可,轩辕澈还是想叫孟初冬同楚瑜结个善缘。

  他既看中了孟初冬,便有心叫自己手底下的人都同孟初冬来往一番,叫这些人也瞧瞧孟初冬,好明白此人并非全靠季非夜,若叫他自个儿努力一番,来日未必不能成为人上人。

  “花月穷游宴……王爷真好一番算计!”这信中自是将那游宴的计划简单说了一番,重中之重还是季非夜这块地的处置。

  江南之地多年偏居一安,众多豪族于江南安稳之地发展,不仅家家拥有私兵,且把几条经济命脉握在了各大豪族手中。

  盐自不必说,那盐从各大盐栈收购而来,不过两文钱一斤最多,各大豪族更能把价格压至更低,便是一文四五厘之数也有的,而江南将盐卖与朝廷,价格却要十文甚至更多。

  这还不是利益最大的买卖,再有铁一项,此前江南接连发现几座铁矿,皆叫豪族把控了,那些铁矿最终变成了各种武器,其中上等用于江南武装各自私兵,中等或是下等,有不少叫他们用于买卖,再剩下来的才上贡朝廷,用于北方对抗狼族。

  除却铁,还有那粮食,茶叶,丝布生意,样样都是赚钱的口子,叫那大把大把的银钱顺着这些口子流进了江南豪族的口袋,却慢慢掏空了朝廷。

  如此朝廷便能叫江南日渐削弱。

  然而宣帝以及朝廷那些官员亦不是傻的,这些年泽工局运用了各种技术,培育了各种良种,叫北方土地上也能高产,渐渐能让北方大地人们温饱满足。

  而后又有季非夜献上《盐论》,采取晒盐法制成新盐,这新盐较江南盐栈之盐,质量还要好上不好,泽工局又进一步节约成本,叫那一斤盐成本竟只得一文钱左右,朝廷在盐之一事上有了底气。

  再者贩私盐乃重罪,即便江南豪族,也不敢轻易将私盐往大江南北随意贩卖,如今他们已经得了消息,再有更多计谋之前,怕也只能忍痛受损。

  ☆、第571章 新种子

  楚瑜看完信,轻叹一声,如今朝廷又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地方。

  江南豪奢,有松江,金陵,锦城三地纺织业极为发达,江南所用丝绸锦缎,几乎都是出自这三个地方,其中松江以纻丝布,丝绸最好,金陵素罗,织锦,锦城提花缎最佳。

  因此江南便是那普通人家,也敢无视朝廷禁令,穿上那么一两件由绫罗丝绸织成的衣裳,再差也是棉布。

  北方却不同,北方不说种桑养蚕,就是棉花,也因前些年战乱之故,十室九空,无人种植,这些年产量虽有上涨,却也因为大量人口回迁,完全无法满足人口需求。

  因此北方人多穿麻衣,与江南相比,简直天人之隔。

  而季非夜所为看似简单,却带领了一个先河,那便是蒸汽缫丝机和四转织布机的应用,你说那棉花产量依旧跟不上啊?

  其实不然,泽工局已经研制出新的棉花种子,产量较以往上涨不少。

  只需一年下来,若是季非夜这织坊产量大增,便不乏有人跟风建立织坊,一旦北方棉麻生意能自给自足,给予江南的冲击那是必然的。

  松江,金陵和锦城,各自最好的织物,仅供江南豪族使用,这些织物所有的利益空间其实有限,更多的还是给平民使用的棉布等,而一旦北方行成产业链,可不就要叫这三个地方的产能过剩了吗?

  到时……楚瑜只需想一想,便能得知结果如何。

  可是即便这锦城是楚家的大本营,这织造也是楚家本身的营生,楚瑜却并未因此有一丝一毫的放松,而是看向孟初冬。

  “孟初冬你可看过信件内容?”

  适才孟初冬把信交出去的时候,信上漆印均在,定是没打开过,孟初冬心中无惧,面上便也坦坦荡荡。

  “未曾看过,不过也能猜得几分,可是与那庄园土地有关?”

  楚瑜点头,“正是同圣上赏赐于琳琅县主的田地有关,王爷在信中提及,此方土地将要种植棉花,建造织坊?”

  “我与三娘正有此打算,只是并不完全种棉花,我们还想辟出一块地方用于种桑养蚕。”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染夏凉 种田文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