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眉头微微一皱,他们是坤组的人,在坤组每年都是有钱发到各人的腰包的,如果死了还有抚恤金发下来给家人,没有家人的可以托付给好兄弟去代领,实在是孤家寡人的,也可以委托组织想办法给自己立一块墓碑,逢年过节烧些纸钱下来。
据小九了解的来看,在季非夜身边做暗卫是十分清闲的事情,她看起来十分高调而且有些张扬,但是实际上要她命的人并不多,大多都是发生在她身边的意外。
而且季非夜真的是不给暗卫添麻烦的典型了,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钻这种事情更是没发生过。
坤原看了小九的表情,知道他反对自己这样做,难得笑了一下,“陛下想在泉州城设立一个新的机构,用来监管来往的航船,以及航船上的货物的检查等等,把这些原本在知州府的职能分离出去,泉州开始弄,然后再到增州等地。”
小九不太懂这些,坤原又笑了一下,“这个机构以后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孟初冬。”
而坤原他们的作用,就是提前去泉州将一切暗中的关系等等全部探明,待这个机构设立的时候给孟初冬提供方便。
小九明白了坤原的意思,也就是说,这笔银子,坤原会完全拿来做这件事,自己不会拿去一个铜子。
“辛苦了。”小九这样说。
坤原已经收敛了脸上的微笑,以极快的速度和小九做完相关事情的交接,连夜带着自己人离开了花都县。
而小九也不在人前多出现,很快和坤原他们一样,隐于这个宅子的各处暗处,盯着宅子里来往的人们。
晚上孟初冬回来,他今天又是去田间呆了一整天,然后明天开始他要去花都县到泉州城的那条官道上去,和程三一起讲修路的要点过一遍。
马上春耕过去会有一小段不那么忙的日子,孟初冬正要趁着这个时间把这条路给修出来。
好在它不像花都县往竹西县那条路,有一部分需要绕路,等于重新开条路出来,这条官道需要修改的并不多,只有少量几个地方需要改道,工程量也不是很大。
按照杨裕和程三计算出来的计划,是能够在时间内完成的。
而且早上还在县城外面发现一批从其他地方迁徙过来的流民,想要在这个地方定居,孟初冬去请教了贺霆,贺霆的意思是让他们先去修路,然后观察人品之后再说。
孟初冬把这些事情慢慢的给季非夜说了一遍,打发她无聊的时间。
季非夜也把乳娘已经过来了这件事给孟初冬说了一下,还问他要不要见一见。
孟初冬想了一下,摇了摇头,“不见了,你看了好就行。”
☆、第1488章 踏春泥(10)
花都县来了一批流民,这些人是一大早就出现在城墙下面的,由巡检发现了才报到了上面,杨裕知道了之后就匆匆赶过来了解情况。
那些流民组织也很良好,见杨裕过来了也没有骚动,只是从人群中站起来一个老人,他拄着一根木头削成的拐杖,颤颤巍巍的走到了杨裕面前,“老朽陶姜,见过大人。”
杨裕赶忙摆手,“我不是什么大人,我叫杨裕,这位老人家你是?”
“杨公子,”陶姜立刻改了口,“我原本是山中一个村落的族长,我们这一族都姓陶,是几十年前因为承受不了前朝繁重的徭役才躲进山里的。”
陶家原本是这附近一个县城下面陶家村的人,前朝末年,赋税加重,当地官僚还一直逼迫老百姓,这陶家村就在陶姜的爷爷的带领之下,在某个夜里悄悄的上了山,到深山里躲了起来,这一躲就是四十多年。
四十多年,族里的长辈都去世了,当年的年轻人也老的差不多了,有些已经去世,下面的小辈也已经成亲,这时候最大的问题来了。
他们躲在深山老林里,虽说族里有人认字能教一下这些年轻人,但是通婚始终是个问题,这些年也不乏有年轻人走出深山出来看看,但是前几年这里还是饱受海寇骚扰,那些年轻人也将一些无家可归的姑娘们解救了带进深山。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村子里还未成亲的年轻人还有三十多人,陶姜发现他们没办法一直在这里躲下去,近亲成亲的后果他是知道的,他弟弟家的儿子就和同村一个陶姓姑娘成亲了,一连生下三个孩子都是身体有问题,活不长。
为此他弟媳哭的眼睛都瞎了也无济于事。
去年他们村又有年轻人出来,回去之后说外面的世道变了,海寇没有了,这花都县还有一位特别好的县令,他们不如从深山里迁出来,到花都县落户。
所以陶姜就带着全村的人到了这花都县城墙外,他们是深夜到的这里,到了之后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在县城外面等着,他们相信如果花都县真的有一位特别好的县令的话,一定会派人过来查看情况。
杨裕很快明白了这些人的情况,看着这些人带了许多行李,有人连家里的锅碗瓢盆都堆在车上一起带了过来。
那流民当中还有几头牛,甚至还有一些鸡鸭还是活的。
另外杨裕还看到了好几架织机之类的。
再看这些人,也不像有些贫苦的地方,都是面黄肌瘦的,他们的面色瞧着都挺正常,身体看起来也很健康,有几个汉子身上的肌肉壮实的,连他这样在军中摸爬滚打过的看着都有点怵。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染夏凉 种田文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