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静此时肯定是十分失望的。
但是她一定没想到的是。
“孟静。”许老师第二个点到的人居然就是孟静。
台下的其他同学都长吁了一口气,感叹自己又安全的逃过了一劫。
而倒霉的孟静和蒋新文则双双站上了讲台,站到了黑板旁边。
要说起这两人并排站在一起,那可真是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一个是身高182厘米的健美男。
一个是身高154厘米的小巧女。
两人海拔高度相差将近30厘米。
这站在一起又会是个什么概念呢?
是什么概念,我们暂且不去分析。
不过就单看这两人的海拔身高,也算的上是极其不般配的了。
谁不般配谁,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心里自己定论吧!
☆、第十一章虚惊一场
许老师开始出题了。
他分别念了两道不同的题,叫台上的两人来做。
虽然题是不同的,但是明白人都知道,这两道题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如果其中一个会做的话,另外一个也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大家坐在下面,静静地盯着黑板,静静地看着这两人给出的答案。
这个时候,只见站在左边的孟静低下了头,大概思考了30秒钟的样子,就拿起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奋笔疾书了起来。
看这个阵势,这道题显然是难不住她的。
那我们再看看站在右边的蒋新文吧。
孟静都快写完了,蒋新文都还没有开始动笔。
他低着头,在干嘛呢?
思考吗?
还是梦游呢?
谁知道他在干什么啊,总之他就是一动都没有动就对了。
其实此时结果已经一目了然了吧,蒋新文是一个字都答不出来的。
眼看孟静就快做完了,蒋新文心里也开始着急了起来。
这下可怎么办啊?
孟静马上就写完了,等孟静写完了下去以后,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瓜西西的站在这里了,那个时候面子要往哪里搁呢?
肖子涵会怎么看我?
她会不会笑话我?
会不会看不起我?
嗨,蒋新文,我们想说的是,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想着肖子涵啊。
赶紧的注意力回到题上面吧,想想你怎么做出来,怎么能下去吧!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梦游!
于是呢,台下的同学便看见这个蒋新文,他开始用余光偷偷的扫了一眼讲桌旁站着的许老师,发现此时许老师正低着头看着讲桌,他的目光似乎并不在讲台上面,更没有看着他和孟静。
于是蒋新文就小小声的跟站在自己旁边的孟静说道:“孟静,孟静,你跟我说下,我这道题应该怎么做呢?”
虽然声音小,但是两人当时站的距离也不算多远,孟静其实应该是能听的到的。除非她是个聋子或者天生听力障碍。
可是孟静却没有理他。
是没听见吗?
还是故意不理他?
谁知道呢?
可是,蒋新文见状就更加着急了,继续对她重复一遍说:“孟静,孟静,听到没有,跟我说一下这个题怎么做?”
一旁的孟静还是没有理他。
这么看来,孟静应该是故意的了。
因为她真的不是个聋子!
无奈,这下就彻底没法了。
人家装聋子,就是听不见,摆明了不想告诉你,再叫也没用了,喊破喉咙也没用了。
所以此时的蒋新文,他除了紧张之外,也真就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了。
很快地,孟静就写好了答案并非常潇洒的把粉笔一甩便走下了讲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再看下蒋新文这边,还是一片空白。
许老师看孟静已经回到座位,便走到了蒋新文旁边,用“温柔”的语气对蒋新文说了声:“不会做吗?”
蒋新文已经彻底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了,无奈只有回答道:“不会。”
许老师到也痛快,也没说罚他什么的,直接对他说了声:“下去吧。”
就这样把他放了回去。
好意外啊!
大家都在想,今天老师吃错药了?
心情怎么这么好?
什么都没说,就放人了?
虽然蒋新文顺利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了,但是面子啊。
同学们,一个大男生的面子又怎么还能挂的住啊?
教室里已是一片寂静了。
许老师也终于开始了他今天的训示,开始了他每堂课都总也少不了的训示:“看到了吗?昨天刚讲过的东西,今天就有人不会做了,所以同学们啊,可不可以多下点儿功夫在学习上啊,高考已经迫在眉睫了,你们难道都不着急吗?”
这个时候显然是没有人敢在下面讲话的。
大家都低着头,“认认真真地”听着老师在上面讲着他所谓的大道理。
即使这些大道理,大家已经听了一千遍、一万遍,听的倒着都可以背出来了。
尽管大家其实心里并不愿意听这些所谓的大道理。
可是老师在讲,自己也得听,闭着耳朵听。
也许只有这样安安稳稳、老老实实的假装听了进去,老师才能早点闭嘴!
52书库推荐浏览: 冷如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