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嘱咐他,一定抓紧家里孩子的读书。陈柳、陈松、陈榆的都要抓紧。只有有学识,才有机会。
暗示:陈宵将会有大作为的,陈家人只有有了文化知识,才能够沾得上光。否则,进了城里也没处安排。
可想而知,她的这一封信,在陈家掀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
不光陈宝的这心一下子热起来,陈宽陈容的心也热了起来。
家里人是眼见的姜锦因为读书好就沾了陈宵的光的,现在姜锦一说,只要孩子们读书好,将来一定能沾上陈宵的光,他们都信。虽然他们自己没读过书,可是孩子们正在读啊。陈宵从云南到N城,又到南京,就连镇上的干部说起来,都是与有荣焉,将来提携家里人,那不是很容易吗?
陈家一家子空前的重视起学习来。汪金花本来就挺重视孩子学习,但是,以前没有具体目标,对孩子的激励也是空洞的很,现在拿了他们三叔三婶做现成的例子,逼得孩子卯着劲儿的学。
钱玉秀本来不重视孩子学习,但是,有现成的胡萝卜在眼前吊着,那也是上心的很,每天晚上盯着陈榆做作业,检查他前一天写的作业。她不识字,但是会看对号和叉好啊,只要对号多,就奖给陈榆陈林的细面饼子,有时候是半个鸡蛋;要是叉号多,那就上手揍。
本来陈桃今年是七虚岁,要再过一年才能上学,钱玉秀大手一挥:今年就上学。
张桂兰的第三个娃就要临盆了,第一个娃才四岁,第二个还不到两岁,但即使这样,她热炭一颗的心也是尽量抽出时间来让陈宝背书。
姜锦信上说了,先把除了数学之外的都背过,数学就去县里找那些老师们请教,大不了到时候送人家点东西。
当然,姜锦随信寄来的红糖布料也让张桂兰很感动:三嫂真是个大方的,自己以往做月子总共也收不了二斤红糖,三两尺新布,三嫂一下子就给她寄了四斤红糖,两块布,还全是上好的细棉布。
陈家孩子多,家里又都住的挤,孩子们难得有个清净的学习的地方,大的写作业,小的就要来捣乱,甚至还会撕毁了作业。陈宝自己也没法躲个清净,他的作业比侄子侄子的重多了。最后他和娘商量了,直接在陈父陈母现在住的姜锦原来的新房里,腾出了一间东屋,弄了两个木板子,向中间里一搭,一边放几个马扎,得,陈家自习室就正式成立了。
乡下人没有什么真正的秘密,陈宝一个大男人,不和基友们闲聊、侃大山了,陈榆陈松不满村子里瞎跑了,而且一家人一到吃过晚饭就挤到一个屋里,就着几盏灯一起学习,还是叔侄一起学,怎么能够瞒得住别人的眼。钱玉秀本来就是个大喇叭,又是个爱显摆的性子,以前村里人笑话她把姜锦欺侮走,是个傻的,现在能够正名,怎么能够忍得住。于是,很快,村里就流传出:“陈宵发达了,不但把媳妇给安到了城里工作,还答应只要好好读书,将来他都给安排工作!”
有人说:“陈宵要真发达了,不读书也能够给安排。”
钱玉秀一撇嘴:“大字不识一个,进城里干啥?掏茅厕?扫大街?人家城里,就是扫大街的也得识字,要不,那些标语,哪些应该撕,哪些应该留,能看得明白?老三家在城里干啥了,知道不?人家在大学里工作呢,给大学生们写字呢。这要不是文化高,能有这体面工作!”
村里人如梦方醒。
其实,城里镇上甚至远处的矿上也时有招工的,但是,村里人能够出去的实在少,人们没办法投射到自身身上。现在让陈家这么一说,可不是,孩子读个初中毕业,进县里的纺织厂、机械厂啥的也好啊。
于是,陈大夫村的村民们,空前的重视起学习来。
他们还有个隐秘的想法:陈宵当了大官了,以后说不定也能照应到自家孩子身上呢。
在姜锦不知道的地方,她的小蝴蝶开始扇动起了翅膀。
作者有话要说: 前段缺席,抱歉。以后问题不大了。
☆、好看的虎子
虎子小朋友见风就长,一个月后,就有十斤了,平均一天长一两半。到了两个月的时候,已经长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漂亮娃娃,难得的是并不臃肿,头大腿长,手大脚大,一看就是个大高个儿。容貌继承了陈宵八成八,有陈宵的轮廓,却更秀气英挺,没了他爹的憨气,那双眼睛叽哩骨碌的,透着机灵。
姜锦爱得不行,天天给儿子做操,揉小手小脚,一早一晚的,还把手心搓热了,摩擦孩子皮肤。坚持几天洗一次澡。
没事儿就把孩子放在小悠车里,给孩子唱歌、读书。姜锦的声音清脆温和,不能听,但是,唱歌却难听得很。每次一听到她唱歌,戴红英就打冷战,说:“你可别唱了,唱这么难听,别吓着孩子。”
姜锦哈哈大笑:“没事儿,让他现在先适应一下,以后什么难听的歌也能听得了。”
戴红英撇撇嘴:“这要是我们虎子学了你,将来唱歌也难听,可咋办?”
这下子姜锦倒是无话可说了,姜锦前世唱歌也难听,可她偏喜欢喝,孩子到两岁多的时候就不愿意听她唱了,长大后,总说“妈妈唱歌要命”,拿这个来调侃姜锦。儿子吉他、口琴都不错,但是唱歌还真的比姜锦强不了多少。难道真的是自己给教坏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