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婚难筹_姜宁【完结】(133)

阅读记录

  她想起前世的一个闺蜜,大学毕业当了老师,嫁给了一个在役的军人。夫妻两个分隔两地二十几年,闺蜜一个人带大了两个孩子。别人都看着她等于守活寡的日子替她可惜,她自己反而挺开心,她说自己一个人花着两个人挣得钱,家和孩子都是自己的,感觉自己是女王。

  后来那军人转业,回到当地公安部分,两个人终于可以相守了,反而日子过不下去了。因为男人在军队待习惯了,也习惯了自己做自己的主,女人自己在家习惯了,也习惯自己做自己的住,到了四五十岁的人,很难再改变自己迁就别人。男人转业不到两年,两人就分居了。

  或许,等陈宵转业的时候,自己也不能容忍他,他也不能容忍自己了。

  反而是姜大山和戴红英经常嘴里挂着陈宵,把陈宵说得挺高大上的,试图给孩子一个榜样。而且还常常拿他们结婚照片出来,让孩子们多看看,怕他们不认得自己的父亲。

  很快的1975年过去了,1976年也过去了大半,两个孩子满了一周岁。孩子百日的时候,姜锦并没有给他们照相,在周岁的时候,就给三个孩子一起照了照片。

  两岁多的虎子个高腿长,是个很壮实的胖子,只是因为整天的在外面摸爬滚打的,全身上下的黑,姜锦给他穿了短裤和背心,露出的地方皆是一个颜色,却更显得那双大眼睛虎虎生威。

  皮皮和闹闹越长,反而没有小时候那么皮了,两个人不像大哥一样野,或者在院子里或者在门洞里,只要把他们两个放一起,两个人就能够玩儿上大半天,大人只要看着别让他们伤看碰着就行。因为很少晒,所以皮肤就特别白。白胖的脸把小嘴都挤成了花瓣,一个笑眯眼,一个大眼睛,都有着一种秀气的雌雄未辨的漂亮。与他们的哥哥相比,更精致和秀气。或许是因为两个孩子有自己的语言,并不急着学说话,两个孩子到了一周岁,也不能清晰的说话。虽然也能够站,但是,爬得时候具多。

  照片还是一式三份,陈家一份,姜家一份,陈宵处是另一份。

  但是姜锦怎么也没有想到,很快的收到陈父陈母的来信,让姜锦趁秋凉回家一趟,说是他们二老想孩子,也得让“孩子们认认家里人,总不回来,感情就远了。”

  虽然孩子满了一周岁,但是,孩子五岁之前,姜锦根本不打算带孩子去那么远。这时候的交通工具是绿皮火车,又闷,又乱,又脏,大人们坐一天一夜的都感觉受不了,孩子很容易会感染疾病,她不打算带孩子涉险。当母亲的不怕累,就怕孩子生病。

  姜锦很利落的拒绝了。实话实说,害怕孩子不舒服。

  很快的,陈宵的第二封信也到了,信中说可以把虎子送回家,虎子大了,陈父陈母可以帮忙照顾。这封信不是陈宝的笔记。

  姜锦感觉到事情有些不正常,就把信又塞进信封,给陈宝寄回去,问问家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同时敦促陈宝,必须在这一年里把高中课堂全部拿下,因为,他的事情在一年后就会有消息。

  陈宝看着家里背着自己寄去的这封信,心里是五味杂陈。

  ,陈桃今年下半年初初二,陈松读初一,陈榆要读五年级了,陈桃,陈林都入了学。

  读初中不比小学,那是要到镇上去的,要带吃的,还要交一部分学费和书本费,花消大了。再加上钱玉秀春天里又生了个小的,现在汪金花也怀了孕。

  家里开销越来越大,挣工分的人还是两口子。这两年陈宵给陈母的还是一个月十五块钱,虽然几个孩子的学费多数是陈母给出的钱,但是,她也就那么多,再多就没有了。这两年陈家老大家老二家都没有得到陈宵的资助,他们的日子就越发的艰难。

  难得的是,由于陈宝的家庭学习班的存在,几个孩子学习都好,汪金花就想着让陈桃和陈松去县城里读高中。

  汪金花并不知道高考会恢复,但是,看陈宝每天学习高中课堂,就打心里以为,读了高中,将来的工作会更好。

  可是,读高中要花的钱就会更多。

  于是,他们就算计上了姜锦,想把虎子留在家里,有个人质在手,姜锦和陈宵一定会寄生活费,虎子一个小娃娃,到时候给口吃的就行,又不用花钱,那么陈宵寄的这些钱,就可以让他们支配了。

  陈宝当然不赞成,他可以想见,如果虎子回来了,一定不可能会得到多好的照顾,再说,她妈还要帮着二嫂看孩子,照顾大嫂做月子,哪里有空照顾虎子。万一出点事儿,谁担得起?

  所以,在上一封信的时候,陈宝没有照着大哥说的“让虎子回来”的写,只说家里人想孩子,让姜锦带孩子回家看看。

  没想到,陈宽竟然自己写了信。

  一边是三哥,一边是大哥二哥,而大哥二哥的日子也确实难,相比于三嫂把三个孩子都养得干净白胖,二嫂的孩子简直就是面黄肌瘦,陈宝也是心疼。可是,让他昧着良心哄三嫂,他也不忍心。

  于是,陈宝就照实把家里的困难说了。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侄子侄女学习都好,家里没钱拿学费。

  姜锦看着这封信,也是五味杂陈。

  她只顾着自己守着自己家里过,还真就忘记陈家的家境了。

  姜家这边,因为这两年戴红英替家里人买鞋子、小衣服的,都日子好过,本来姜家姐妹日子就不难过,她也就没想起陈家一家的日子的难过。

52书库推荐浏览: 姜宁